彈道導彈的攔截需要龐大的運算量,根據目標飛來的軌跡來預判軌道和彈著點,根據己方所處的位置和攔截彈的射程等等來計算最佳的攔截點,這些都計算完畢之後,確定下來合適的時機,發射導彈,展開攔截!

上次擊落太空中的衛星,那是提前已經知道了彈道,所以可以從容地展開攔截,而現在,一切都是未知的,真正的模擬實戰,狀況更加緊急,也更加考驗系統的效能。

沒錯,主要還是考驗系統,人在這個時候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一切計算都是系統的,人只是負責從幾個合適的彈道里選擇最好的,然後發射導彈。

“紅旗19通電自檢!”

“發射蓋板開啟!”

一道道命令在迅速下達,整個艦橋裡的氣氛緊張而從容不迫。

秦濤站在艦橋上,看著艦橋前面的發射裝置,這次還是從前面發射,所以,從艦橋上就能看到發射的場景,不過,冷發射嘛,不如熱發射壯觀。

小型導彈適合熱發射,比如說紅旗16,從發射筒裡出來,直接就能俯衝下去攻擊目標,而大型的導彈,一般都用冷發射,鷹擊18這種大型導彈用熱發射的,寥寥無幾,其他的大型導彈,比如說長劍10,海紅旗九,都是清一色的冷發射。

“攔截軌道已經計算出來,有三種方案!”此時,又一個報告聲傳來。

牆壁的大螢幕上已經把三種方案給掛出來了,其中,最佳方案是紅色的,另外兩種是綠色的,三個方案給出了三個不同的攔截點,至於哪個最好……相信自己的判斷,不如相信計算機的程式。

“選擇第一種攔截方案!”

“第一種攔截方案!攔截資料已經輸入導彈!”

“距離發射還有十秒鐘,現在開始倒數!”

“三,二,一,發射!”

導彈發射員再次過癮了,隨著手指按動按鈕,艦首前端,嘭的一聲巨響,導彈飛出了發射筒,同時還衝出了一些燃氣。

“看到這些燃氣,就知道是咱們的二級活塞式彈射裝置。”秦濤說道。

雖然都是冷發射,但是冷發射也是有講究的。

具體可以參考沒良心炮,在很多電影裡,射手只要把炸藥包塞到油桶裡,然後點著,轟的一聲,炸藥包就飛出去了。

炸藥包憑啥飛出去?靠導演發氣功?

真正的沒良心炮是兩層結構,先塞進去一個發射藥包,中間放個和油桶切面一樣大的圓盤木板擋板,上面再放一個炸藥包,炸藥包的引線還得塞到下面去。

這樣,點燃下面的發射藥包,發射藥包生成燃氣,推動那個擋板,擋板才能推著前面的炸藥包飛出去,同時,炸藥包的引線還被點著了,然後在空中飛過一條弧線,落到敵人的頭頂上,轟的一聲爆炸。

把沒良心炮豎著放,和這種冷發射的發射裝置差不多。

導彈能飛出去,當然是因為蹲在擋板上的,擋板的下方則是一個燃氣發生器,需要發射導彈的時候,啟動燃氣發生器,生成燃氣,推動擋板向上,擋板推著導彈,把導彈推出發射筒,飛上天空。

但是,傳統的冷發射裝置,還是有很多問題的。擋板並不是一直在推動導彈加速的,隨著向上運動,燃氣的壓力越來越低,擋板的加速度也開始減少,當擋板走到發射筒長度一半左右,就已經起不到推動導彈前進的作用了,在這裡,擋板會撞擊到緩衝器上,和導彈分離。

隨著發射裝置加長,這個缺陷也會越來越明顯。具體來說,就和蒸汽彈射器面臨的問題差不多。

那能不能增加燃氣發生器的能量?

這個能量可以增加,但是,增加能量的話,會導致在點火瞬間的推力太大,讓導彈的過載增加,影響發射安全。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能讓九米長的發射管正常工作,相關技術人員研發出來了雙級彈射方式,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氣壓太小,到了後半段就疲軟無力,氣壓太高,開始啟動的時候又受不了,所以,乾脆改成雙級氣缸,兩級氣缸的活塞面積不一樣!

剛剛工作的時候,燃氣的壓力很高,先進入第一級活塞圓筒機構,這個第一級的面積小,所以產生的壓力也不是很大,能推動導彈平穩上升,等到了大概三分之一左右的高度,隨著第一級氣缸的氣室容積越來越大,壓力也越來越低,這個時候,高壓燃氣透過圓筒上的進氣口進入第二級活塞圓筒機構,這第二級的活塞面積更大,所以,哪怕氣壓已經降低,推力依舊夠大。

簡單來說,就是基本公式,F=P*S,壓力等於壓強乘以作用面積,開始壓力大,就用小面積,後來壓力小,用大面積,這樣,整個冷發射的全過程中,發射裝置都能推動導彈持續上升,這樣一直上升到頂部,全過程都在做功。

對於這種大型導彈來說,推力做功不夠多,還真打不出去,九米長的發射管是東方唯一具有的,全球獨一份,這種發射管的技術,也只有東方能給解決。

同時,二級氣缸的彈射裝置,也有其他的改變,比如說氣體排放方式的不同,原本只是在彈射氣缸的尾部開孔,等到活塞到達相應位置,燃氣開始釋放,現在改成了活塞徹底衝出氣缸頂部後,從活塞和圓筒的縫隙處釋放,所以大大提升了做功的效率。

這也意味著,在發射的時候看氣體的溢位,就能確定是哪種發射裝置,不過,也只有內行的人才能知道。

隨著雙級氣缸彈射,巨大的紅旗19導彈離開了發射筒,向天上繼續上升,李平凡的目光炯炯有神地看著那枚導彈,準備下達下一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