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C919和C929(第1/3頁)
章節報錯
“如果綜合考慮的話,我覺得,我們兩個專案可以一起上馬!”張老想到了什麼,興奮地說道:“其中,最大起飛重量72噸的單通道幹線客機由我們來研發,最大起飛重量超過兩百噸的雙通道幹線客機由秦總手下的明州集團來研發,這樣徹底解決我們國家在客機領域裡的空白!”
兩個一起來!
不得不說,張老的膽子夠大。
國家在大飛機專案上幾次失敗,很多人都在小心翼翼,生怕出什麼問題,他們在論證的時候,只敢論證從一個七八十噸的單通道幹線客機來起步,先積攢了力量,然後再說。
但是,有了秦總的加入,乾脆兩個一起來,單通道和雙通道,七八十噸和兩百噸以上,都可以一起搞起來,這樣國產大客機也會一飛沖天!
“老張,這樣做有些太浪費吧?我們難道要為這樣的專案建立兩個獨立的研發部門嗎?”黃老皺著眉頭:“客機的研發太難了,有一個團隊就夠了。”
張老反應過來:“沒錯,如果搞兩個團隊的話,是有些浪費。”
客機的研發是非常困難的,哪怕有了國產的大型運輸機,客機的研發依舊困難重重,現在兩個一起來,已經很大膽了,如果分開幹,那明顯會造成研發力量的浪費。
“那咱們該怎麼辦?”
“當然是把兩個團隊合到一起。”黃老說道:“我建議,我們以明州集團為主,成立一個專門的東方商飛公司,專門造大客機,這個商飛公司旗下有兩個飛機研發專案,齊頭並進,在研發的過程中,也能最大限度的集中力量幹大事,有了研發成果,也可以兩者共享。”
飛機不管大小,很多裝置是一樣的,比如說電子裝置,民航需要的航電裝置就是一樣的,大飛機和小飛機的駕駛艙都是一樣的佈局,這些研發出來就能共享。
再比如飛機的舒適性,上面用什麼樣的艙內佈局,什麼座椅,舷窗怎麼設計,都可以一起來,如果兩個公司,那就各自單幹,無法集中力量辦大事。
“我們為主?”秦濤笑了笑:“我們雖然造過戰鬥機,但是大飛機還是第一次,我們是兩眼一抹黑啊。你們讓我們為主,是想要讓我們出資為主吧。”
大傢伙很不好意思。
叫明州集團來參與,當然是看上了明州集團這個大金主不差錢,有錢就能幹一切事情。
國家要搞,得反覆論證,畢竟是要花錢的,要投入鉅額資金,如果要是失敗了,那就是巨大的國家財產損失,如果讓明州集團出面的話,那鉅額投資就能讓明州集團來,國家就能省錢。
“如果要造大飛機,肯定是需要飛機廠的,在咱們國內,華亭飛機廠當之無愧,秦總,我覺得,咱們要造的話,完全可以把這個商飛的基地設立在華亭,充分發揮華亭飛機廠的優勢,咱們國家隊靠華亭飛機廠來入股,你們明州集團出錢搞研發,怎麼樣?”
華亭飛機制造廠,歷史悠久,運十就是從華亭飛機制造廠造出來的,這個廠也一下子就成為了國內最重要的民航飛機制造廠,後來運十專案雖然只造了三架,又開始和麥道公司合作,組裝麥道82客機,後來的AE100客機也是華亭飛機制造廠牽頭,再後來是ARJ21客機,現在雖然才是專案研發階段,但是毫無疑問,最後的生產肯定也是在華亭飛機廠裡進行的。
所以,如果國家要發展大客機,在華亭飛機廠裡生產是最合適的,這個廠接觸了西方的規範,也有一大批熟練的技術人員。而且,華亭還是一個大城市,容易吸引到人才定居。
關鍵是,華亭飛機廠還是現成的,如果要組建新的商飛公司的話,國家用華亭飛機廠當做入股的資本,那就不用花任何錢,接下來的投入都是明州集團的,上面肯定會拍板的,也就不論證什麼了,直接上馬!
怎麼看都是對他們有好處的,那明州集團呢?
秦濤笑了笑:“這個也是可以的,我們可以請人評估一下,看看華亭飛機廠價值多少,然後我們再評估一下研發投入,然後根據這些來計算股份,如果我們明州集團出的資金更多的話,那這個商飛公司,就由我們明州集團來控股,我們也有權力來任命華亭飛機廠的領導人選。”
這句話說完,現場沉默了下來。
雙方聯合,固然會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也會遇到一個新的問題:究竟誰說了算?
明州集團發展到現在,一直都是說一不二的,不管入股哪個企業,都是絕對控股。
華亭飛機廠呢?
這個廠能聽秦總的嗎?這可是航空工業系統的一個大廠,裡面的領導也都是很牛的,實力很強,結果秦總看不順眼,直接就把他們給換了?這合適嗎?
研發飛機需要海量的資金!
當年,東方研製的運十,前前後後花了5.377億人民幣,最後因為幾千萬的油費批不下來下馬,同期西方研製民航客機,至少要二十億美元,運十下馬之後,東方從西方採購飛機,40年間從美國購買飛機花費143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