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三彈和四彈(第1/3頁)
章節報錯
明州集團第二設計處是全國,同時也是全球聞名的航母設計單位,他們從來不設計其他軍艦,就專精航母,這些年來,已經設計了一款款航母,積攢了大量的經驗。
但是,他們還是從未涉獵過十萬噸級的航母,所以,這次的設計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種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他們有各種創新的想法,都希望在這艘航母上實現。
“我認為,我們的航母應該使用四條彈射器,再增加一條,達到和美式航母同樣的出動效率。”就在這個時候,一名技術人員開口了。
全世界只有美國和法國擁有彈射起飛的經驗,法國由於是中型航母,一直都在使用兩條彈射器,而美國一直都是大型航母,一直都是四條彈射器。
己方八萬噸排水量的002,只使用了三條彈射器,那麼,在十萬噸的航母上,是不是該增加一條,變成四條彈射器?
這是影響到航母艦載機起降的關鍵因素,也就意味著航母出動效率,意味著航母的戰鬥力,是一個關鍵指標。
所以說起這個來,大家都認真起來。
三條還是四條?
“我們在航母的發展上,還是摸索著前進的,而美國已經擁有了幾十年的操作經驗,既然他們一直都在使用四條,那我們也得使用四條。”這名技術人員繼續說道。
在己方經驗不足的情況下,直接複製別人成功的經驗,這個不丟人,東方也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就拿艦載機來說,東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那是美國飛機的翻版,人家已經走出來了成功的道路,己方只要照做就可以了。
那麼,在航母的彈射器上,己方是否該增加一條?
“有關航母的出動效率,我們已經有了十幾種演算法,這些演算法分析下來,我們的三彈射器已經夠用了,我們認為,三彈射器的出動效率不比四彈射器低,美國人保持四個彈射器,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彈射器不可靠,經常處於維修狀態,他們需要增加系統的冗餘度,保證至少有一個可以用。”
爭論就此展開。
秦濤興致勃勃。
美國航母一直都是四條彈射器,己方第一次造彈射型航母,使用三條彈射器,這樣不妨礙著艦區的運作,斜角甲板彈射器的起飛位和降落位置是錯開的,但是,美式航母佈置四臺彈射器,其中必然有一臺是入侵到著艦區的,所以,這臺彈射器算不算是雞肋?
“美國航母的作戰標準,甲板最大停放百分之八十的飛機,在這種情況下,甲板最多要停放五十架以上的飛機,對他們來說,甲板才是飛機真正活動的場所,機庫是維修保養和備份機的停放地,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當他們停放五十架飛機之後,基本上艦首已經堆滿飛機,只能使用斜角甲板上的兩條彈射器,以後,如果我們也用這種方式的話,那艦首堆滿,只能利用斜角甲板上的一臺彈射器,出動效率明顯比不上兩臺彈射器。”
其實,美國海軍航母甲板上正常停放二十來架飛機,在這種時候,四條彈射器都可以使用,但是當停放飛機數量達到三十架的時候,就必須擋住一條彈射器了,對他們來說,最喜歡擋住的是艦首右側的一號彈射器,這樣可以和其他停放的艦載機保持一致,不會影響到航母的運作,但是停放到五十架的時候,二號彈射器也得擋住,艦首全部空間都用來停放飛機,這個時候就必須要使用斜角甲板的彈射器,兩臺彈射器的出動效率,肯定是比一條要高的。
現在,己方要造十萬噸排水量的航母,那應該和美國學習,直接使用四條彈射器。
“沒錯,美國海軍偶爾會使用這種出擊方式,如果要是操作五十架以上的艦載機,進行全甲板攻擊的話,那斜角甲板上有兩條彈射器看上去會有很高的出動效率,但是這種模式並不好用,艦首全部停放了艦載機,出動的時候需要拖很長的距離,影響甲板效率,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出擊方式,而且,你們不要忘記,戰機只要出擊,那就得考慮到降落的情況,萬一起飛之後發現有問題,需要緊急降落呢?三號彈射器處於斜角甲板的降落區,這裡是不能持續進行起飛運作的,在每次彈射之後,都要保證彈射出去的飛機沒有問題,才能進行起飛作業,起飛作業的優先順序低於降落作業,在這種情況下,這兩臺彈射器的起飛效率,最多也就相當於1.5臺!我們這裡,有專門的GA演算法,只使用斜角甲板一臺彈射器和艦首甲板一臺彈射器,出動效率不會比斜角甲板兩臺彈射器差!”
投影幕上出現了航母甲板平面圖,上面畫了各種艦載機的放置圖,然後開始動畫模擬。
這些技術人員果然都是最牛的,什麼都能幹!秦濤看得兩眼放光。
美國航母把艦首甲板擺滿飛機的圖片的確很牛,但是這種主要用於補給,艦尾的地方全部空出來,接收補給艦運輸過來的乾貨,到時候,後面甲板上滿滿當當的都是箱子,各種叉車來回忙碌,根本就不是常見的出擊狀態。
“以20架飛機為一個共計波次,總共用時831秒,平均每架飛機彈射不到42秒,整體下來,不比斜角甲板的差。”
“不,你這個只考慮了甲板起飛,沒有考慮到甲板排程,你這個演算法有問題。”
大家唇槍舌劍,展開了一番激烈的爭論。
“中途島航母配合F18戰鬥機,曾經在海灣戰爭中玩過很高的出動效率,這就是四臺彈射器的優勢,我們要向美國學習!”
“是嗎?有關尼米茲航母的持續波攻擊方式,我們需要使用到閉排隊網路的論證方式,我們來看這篇論文。”
又是理論,這種理論已經不是甲板模型圖,而是曲線圖,橫軸是可用飛機總數,縱軸是架次率,這圖形不是專業的人還真看不懂。
“我們可以看到,起飛時間在六分鐘到十二分鐘來算的話,三臺彈射器和四臺彈射器的出動效率是完全一樣的,當時間在六分鐘以內的話,彈射器的利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說明彈射環節是短板,但是時間大於八分鐘的話,彈射器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八十,說明彈射器尚有餘力,制約架次起飛的關鍵不是彈射器,而是甲板排程。不用說四條,兩條彈射器就夠了,只要滿足彈射五百次才出一次故障的指標,而我們的彈射器,五千次都不會出一次故障,所以不會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