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外形漂亮的戰機,秦濤的目光中也充滿了期待,剛剛出海的時候,他還和大傢伙討論過這款電子戰機,沒想到現在居然就見到了!

所有的吊艙都只是圓柱體,前後都是尖的,並沒有美國電子戰吊艙的那種渦輪發電機,看來殲十五的電力供應還是充足的,或者是換了發電能力更大的發電機。

如果說其他部位的區別嘛,這款電子戰機並沒有在座艙風擋前面安裝ISRT,那裡的凸起看不到,這種戰機並不會遂行空戰格鬥的任務,所以應該沒必要安裝,同時也可能是這個位置被其他的電子戰裝備所代替。

就在眾人的矚目中,這架電子戰機穩穩地落到了航母上,勾住阻攔索,向前滑行後停了下來,動作嫻熟,一次成功。

“看到了吧?我就說沒問題。”著艦引導官的位置上,德拉諾在無線電裡面說了一句,然後大踏步地走過去。

電子戰機也被拖到了艦島旁邊的停機區,大傢伙從艦島下來,一起圍觀。

“這架電子戰機看樣子,也能攜帶空空導彈。”有人看到了機翼下面的掛架,忍不住地說道。

“那是當然,電子戰機的任務就是打擊敵人的雷達,發現了之後,就可以使用自己攜帶的反輻射導彈,咱們的電子戰機可不僅僅是軟殺傷,隨時都能變成硬殺傷。”

“是啊,發現了不能打有什麼用,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

在眾人議論之中,兩名飛行員下來。

“報告,我們奉命前來測試!”

王瑋還了個禮:“歡迎你們來到002航母,接下來的時間,我們會共同訓練,希望這款電子戰機能讓我們執行起來作戰任務更加穩妥。”

“是!”

“你們飛了幾個小時,應該很累了吧?先進去吃點東西,然後去休息。”

“報告,飛機在半路上測試的時候,出了一些小問題,需要把機頭雷達罩摘開,我們簡單調整一下。”後艙的電子戰官說道。

“好,這種小操作,咱們在甲板上就能做。”

藍馬甲們忙活起來。

蘇27系列飛機的機頭很大,在維修的時候,需要用專業的工具固定在兩側,擰動螺桿,就把雷達罩緩緩地支撐起來,向上翻轉大概六十度,這樣就能鑽到裡面去修理。

地勤人員都很熟悉,輕車熟路地把雷達罩支起來,但是,等到露出裡面的雷達裝置的時候,卻都驚訝起來。

“不是平板縫隙天線!”

“這一個個的小模組,和咱們的艦載相控陣雷達差不多!”

“這架飛機已經換了主動相控陣雷達!”

大傢伙都很驚訝,要知道,這種主動相控陣雷達技術是相當先進的,目前國內也只是在預警機上有,現在居然已經過渡到了戰鬥機上?

項靜也跟著過來湊熱鬧,當看到裡面的雷達天線的時候,也是好奇:“居然是液冷的雷達?怎麼安排的冷卻方式?”

“就是冷卻稍稍遇到了問題。”電子戰官說道:“冷卻液內部有氣泡,導致冷卻效率降低,所以需要排氣。”

項靜睜大眼睛,看著電子戰官把手伸進了雷達裝置艙,更是驚訝:“冷卻系統整合到了雷達內部?這是怎麼做到的?”

對於相控陣雷達來說,液冷是最好的選擇,可以讓雷達時刻獲得最佳的冷卻效果,從而進行全功率輸出,但是對於戰機來說,這意味著要增加額外的散熱器。

蘇27系列的機頭都非常大,雷達天線的孔徑可以達到1米左右,這樣能部署上的T/R元件會更多,散熱需求就更大了,否則根本就沒法讓雷達正常工作。

這種級別的雷達,也只能用液冷,但是這種戰機以前並沒有額外的冷卻系統,這個問題不解決,那就沒法工作。

美國佬在改進現有的F16戰機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問題:F16的發電能力和冷卻能力都無法支援先進的AESA,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了BAR。東方則是發展出來了風冷的機載相控陣雷達,給輕型戰機換裝,但是重型機還是得用液冷,這個怎麼解決?

“沒錯,天線元件用的是液冷,但是液冷系統已經被整合到了雷達內部,在雷達內部迴圈的過程中,由外面的風冷來給液冷系統散熱。”

這相當於是雙迴圈,液冷只負責雷達天線的散熱,這樣體積小,結構緊湊,然後液冷帶出來的熱量,再被風冷散掉,反正到了高空,冷空氣到處都是,散熱功率還是很足的。

這種方式,也算是東方首創了。

“這雷達的效能一定很強悍。”大傢伙很是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