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飛船的研製難度要小得多了。

載人飛船,需要在飛船內部提供一個供人類居住的環境,需要有全密封的結構,需要有空氣淨化裝置、水淨化裝置、需要有各種應急控制系統,甚至還需要有人吃飯睡覺上廁所的地方,凡是和人相關的,都是很複雜的。

相比之下,貨運飛船隻是運貨,哪怕就算是漏氣了,也不會影響到飛行安全。返航的時候,就算是沒有控制好,最後摔下來了,也不會造成宇航員的犧牲。

所以,先研究這個會更容易。

當然了,這是不符合航天發展規律的,因為世界上能研發載人航天的國家,研發的首先都是載人飛船,然後在載人飛船的基礎上改裝運貨飛船,先解決人上去了的問題,才會有運貨的需要。

星艦公司反其道而行,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難度太高的,根本就研製不出來啊。

“好了,接下來給我介紹一下你們的設計吧。”秦濤說道。

他是甩手掌櫃,把事情交給手下人之後就不管了,只有在感興趣的時候,才會來聽一聽這些事情的進展。

“是的,我們的飛船屬於兩段式結構。”盧比奧介紹起來:“前面一段是尖錐形狀的,這是加壓艙,也是返回艙,所有的人員都住在裡面,前排,或者說是上排有四個座位,下面也可以佈置三個座位,最多可以運載七名宇航員。火箭發動機也佈置在加壓艙的後方。”

目前,傳統的宇宙飛船,不管是老毛子的聯盟號,還是國內的神舟號,用的都是三段式設計,上面是軌道艙,中間是返回艙,下面是推進與服務艙,這樣做最大的考慮,就是降低返回艙的重量,把最小的重量帶回來。

但是,眼前的這種飛船的設計思路恰恰相反。

軌道艙已經沒有了,只有返回艙和服務艙,但是,服務艙裡面的很多裝置,也都被安裝進了返回艙,其中就包括火箭發動機!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它不需要逃逸塔,一旦出了問題,那返回艙自帶的火箭發動機就能點火,把整個返回艙發射出去,避免火箭爆炸殃及到自己,但是,這絕對不是它的真正目的。

它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省錢!

這種返回艙可不是一次性的,重返大氣層之後,修理一下還能再次發射,重複使用節省成本,這是私人航天公司必須要做的事情。

哪怕就算是為此導致降落重量過大,也是值得的。

大量的裝備都在返回艙裡,下面圓柱形的服務艙的裝備是很少的,一些無法回收的才會放在上面,比如說太陽能電池板等等。

如果來做一個比較的話,那其他的飛船就像是拖掛房車,家當都在房車上,但是人待在前面的牽引車上,而眼前的這種飛船,卻像是一臺自行式房車,大部分的家當都要跟著駕駛員一起走,只不過,在自行房車的後面,再拖了一個小拖車,上面放一個摩托車啥的。

“我們知道,這樣的設計會導致返回艙的重量大大增加,不過我們不害怕,因為我們使用的可不是普通的降落傘著陸的方式,我們用的是垂直降落,我們相信,這種全新的設計一定會引領整個航天飛船的潮流!”說起這些來,盧比奧就興奮起來了。

目前,航天器的降落主要有兩種。

宇宙飛船的降落,靠的是降落傘,當宇宙飛船從外太空回來之後,先開啟一個小傘,然後再撐起一個主降落傘,最後晃晃悠悠地下來,這種方式歷史悠久,技術簡單,但是,下降到什麼地方就不知道了,所以,需要在著陸場裡大面積搜尋,運氣不好,宇航員可能會在裡面等幾個小時,才會有人來接應。

另一種就是滑翔降落到跑道上,這是太空梭最主要的降落方式,當太空梭返回之後,一直飛到航線前方的跑道上,這樣降落回來非常準確,但是,技術要求太高,目前只有美國的太空梭能做到,老毛子的太空梭只飛過一兩次,之後就在庫房裡吃灰去了。

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是有少數其他降落方式的,比如說依靠火箭發動機的反作用力,來垂直降落到某個地方。

這其實不是星艦公司的首創,當初在搞登月的阿波羅工程裡,登月艙就是這麼降落到月球表面上的,但是月球的引力畢竟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現在要把這種垂直降落的技術移植到星艦公司的飛船上來,並不容易。

但是,星艦公司卻有一個巨大優勢,讓他們的這種技術移植很簡單。

星艦公司有垂直降落技術!或者說,為了登陸火星,他們必須要研究垂直降落技術!

如何登陸火星是個大問題,星艦公司目前能想出來的方案就是垂直降落,只有這樣才能方便後續發射,現在,星艦公司已經在研究這些技術了,哪怕不用在登陸火星上,用在現有的火箭上,也是重複使用火箭的必經之路。

“我們在飛船的錐體外面,設計了八個推力強大的火箭,就和逃逸塔上的火箭類似,但是數量更多,這些火箭可以作為逃逸塔來使用,也可以作為減速裝置來使用,更是會在最後階段提供降落的推力,我們相信,用這種方式降落會是以後的主流。”

大量的額外載荷都集中到了飛船上,這飛船當然也就不簡單了,此時,說起這款飛船的技術來,盧比奧是非常興奮的,這也是他雖然經常面對暴躁的馬克斯,還是能繼續留下來的原因,在這裡,他能有很多喜歡的事情做。

在NASA,受到的限制太多了!各種研發都需要審批,要走國會,還可能會被槍斃掉,自從挑戰者號爆炸之後,NASA更是開始小心翼翼,生怕出什麼意外,已經沒有了進取精神,類似於這種先進的飛船設計,在NASA那邊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批准,甚至,在太空梭之後,NASA居然都沒有其他的載人航天專案,這樣下去,用不了多少年,NASA就淪落到二流航天機構了。

現在,介紹起來這個全新的專案,盧比奧就非常的興奮,整艘飛船的設計都是全新的,很多技術都能移植到以後的火星飛船上,他們正在研究的技術就能都用得上了!

實際上,這種降落方式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在秦濤來的那個時空中,這種設計最終被取消了,飛船變成了用降落傘降落的方式,因為沒有考慮到這種方式,所以,降落只能到海上,畢竟不需要最後一米的緩衝等裝備,到了海上再回收這些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