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來湊熱鬧(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些是清一色的北方賓士的車頭,車頭的後面拖著平板拖車,拖車上是藍白相間的裝備,遠的時候看不清楚,到了進出之後,才能看出來。
它上面扣著一個不大的炮塔,有稜有角的外觀,是焊接出來的,炮塔前端是一門105毫米坦克炮,這已經是國內標準的坦克炮了,火炮的下方是一個巨大的船型車體,尤其是車首的部分,就像是一條小船一樣。
和剛剛的98坦克一樣,秦濤一眼就能認出來它的型號:“這是咱們的63A水陸兩棲坦克?”
這個型號不會有偏差的,畢竟,國內的水陸兩棲坦克只有兩款。
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華東軍區成立了第一個水陸戰車團,使用的裝備是從國民黨軍隊繳獲的美製“水牛”LVT2型履帶登陸車,這些裝備為祖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過很快就處於落伍的尷尬境地了。
之後,蘇聯援建了中型坦克專案,59坦克的橫空出世,讓軍隊有了和世界同步的先進坦克,但是,裝甲兵部隊不可能只有一種坦克,還得有其他的配套裝備,包括輕型坦克、水陸坦克、兩棲裝甲運輸車等。
尤其是祖國,還有最重要的國防任務,所以,對水陸兩棲坦克的需求很迫切,在58年的時候,國家決定研製水陸兩棲坦克,用於強渡江河、沿海地區登陸與反登陸作戰,摧毀敵灘頭陣地防禦設施,消滅敵有生力量,協同步兵作戰,實施火力支援;同時可以在水網地區執行戰鬥和偵察任務。
最初研製這種坦克的研究人員,都是年輕的新中國第一代裝甲車輛設計人員,包括60研究所和615廠,還有哈軍工裝甲兵工程系應屆畢業生,他們靠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以蘇聯的ΠΤ76水陸坦克為原型,研製出來了國產的第一代水陸兩棲坦克,而且,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比如說,在火炮上,他們使用了威力更大的85毫米坦克炮,在發動機的冷卻上,採用了獨具特色的水道夾層冷卻裝置,直接用河水來冷卻,提高了發動機的可靠性。
研發出來了之後,這種坦克交給了256廠生產,一直生產到了九十年代初期,雖然是給海軍研製的,但是,陸地上的各種作戰能力也比62式輕型坦克更加優秀。
但是這畢竟是六十年代定型的坦克,早就落伍了,所以,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國內相關機構也在研製這款坦克的升級款,也就是眼前的63A坦克。
它最大的變化當然是炮塔,鑄造改成了焊接,而且還使用了更加先進的105毫米坦克炮。這種來自歐洲的L7坦克炮已經在東方開了第二春,被魔改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面對潛在敵,它可以一炮就將對方轟成渣。
至於它的車體,主要是在前後各增加了一個浮控箱,增加浮渡時的穩定性。這樣用來抵消自重的增加。
對於一款追求水上航行能力的坦克來說,防護力就別要求多高了,這裝備妥妥的薄皮大餡,在戰場上,它主要是在空中力量的掩護下開闢灘頭陣地,只要能站住腳就行,後面會有源源不斷的主力到達,等到99坦克開上來,那就所向無敵了。
在歷次的登陸作戰中,第一批蹬上灘頭的軍隊犧牲都是很大的,但是,為了祖國,他們無怨無悔!
看著這些坦克過來,秦濤也是心潮澎湃,而李領導的抱怨聲也再次傳來:“老祝,看到了吧?你們有理由,他們也會有理由的,每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理由!”
“李領導,我們不請自來了,我們海軍陸戰隊平時都在訓練水陸兩棲的能力,在陸地上繡花還真沒幹過,在自己的基地裡還真訓練不出什麼來。我們把最優秀的坦克手給帶來了,準備接受嚴格的訓練!”帶隊的軍官說道。
63A製造出來之後,首先裝備到了海軍陸戰旅裡,之後又陸續裝備了陸軍兩個水陸兩棲機械化步兵師,每個師包括一個63A水陸坦克式團,大概100輛左右。
現在這批海軍藍白塗裝的,肯定是海軍陸戰隊的。
“你們啊,都在給我找麻煩!”李領導是非常不悅的,但是,他現在又不好說什麼,如果要是留下了98坦克,那憑什麼趕走63A?如果都趕走了,那祝老肯定會不滿意的,他對祝老也是尊重的。
“既然來了,那就留下來吧,大不了咱們明州集團多加幾天班,把他們需要的住宿等房間也給蓋起來。”秦濤說道。
李領導詫異地看向秦濤,不知道秦濤為啥會這麼支援,但是,他還是不能輕易開口:“秦總,如果其他的車輛聽說了訊息,都一窩蜂地過來怎麼辦?”
“咱們派一輛挖掘機擋在門口,要是有運輸物資的車隊進來,就讓他們過來,要是其他的車輛過來,咱們就說要挖開修路,不讓他們過來就行了,至少能把輪式車輛都堵住。”
秦濤出了這樣一個餿主意,李領導思考了一下,這樣還真行,於是就點頭了:“好吧,那就交給你們了。”
“秦總,謝謝您。”海軍陸戰隊的軍官走上來,向秦濤表示感謝。
“張哥,你們來了,我就是沒有機會,也得給你們創造機會啊。”秦濤說道:“當年你們在咱們明州集團當第一批的護衛,咱們可得感謝你們的保駕護航。”
來的不是別人,是當初明州集團剛剛開始造軍艦的時候,海軍派來的保安!這些海軍陸戰隊的戰士都是身手矯捷的好手,有他們保護,明州集團才能無憂無慮地發展,秦濤是記得這份恩情的。
張志剛也很是感動,這就是秦總,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上級派他過來,就是想要利用這種情分,現在,他稍稍有些不好意思,這是小人的行為啊。
“秦總,我們一定會嚴格訓練,絕對不辜負您的期待!”張志剛只能如此表態。
而趙玲倒是想到了什麼:“咱們的不對在訓練中,主要是騎線、卡距和等速,這三種操作裡,騎線是第一位的,現在,我有一種想法,用技術的手段來幫助咱們的戰士更好地訓練。”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趙玲:“什麼技術手段?”
秦濤已經想過用衛星導航系統了,但是後來發現,這個系統不好用,隨時都可能會被切了定位訊號,完全依靠這個東西,在閱兵當天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抓瞎,而且,這種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也不夠高,十米級別的,怎麼能滿足五厘米的精度要求?
“攝像頭。”趙玲說道:“咱們只需要在車輛的首下安裝一個攝像頭,把訊號傳遞到駕駛員前面的一個小顯示屏上,這個顯示屏再內建三條線,讓駕駛員時刻看到是否騎線,差距多少,這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