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伊爾-76和運-20(第1/3頁)
章節報錯
運二十的立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空軍的需求,預警機、加油機、以及普通的運輸機,這些需求都期待著大飛機的出現。
在國內,西飛就是造大飛機的,運八當初就是603所測繪,然後交給西飛來生產的,現在,603所在搞出來了飛豹之後,還期待著能搞一款大飛機的專案。
因為沒有立項,所以一直都在自研,現在,如果空軍想要獲得戰略運輸能力,那就必須要有一款自己生產的大型運輸機!
此時,聽到林老這樣說,在場的人都振奮起來了。
秦濤也感覺到很是興奮。
原本秦濤來這裡是參加費爾康預警機專案被停止之後的應急處理的,不過由於提前就做好了準備,所以這個會議的議題很快就改變了。
想要徹底解決預警機的問題,還是得有自己的機體平臺!
“不過,咱們想要獨立研製一款大飛機可不容易啊,不管是發動機還是氣動佈局,甚至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起落架,對咱們來說都是空白。”現場一名領導開口了。
“對啊,就算是603所搞了預研,接下來也會有很多的路要走。”又一名領導說道。
“秦總,你有沒有什麼想法?”林老看向了秦濤。
秦濤瞬間就反應過來了,自己雖然是造船的,但是和空軍的關係也是越來越深,在這種軍隊裝備發展的大問題上,林老還是希望徵求自己的意見的。
“首先,大飛機專案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動機。”秦濤也就說了起來:“咱們國內目前除了渦扇15之外,其他的都不成熟,所以,如果想要在大飛機立項的同時,也上馬大飛機專用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肯定是趕不上使用的。”
國內飛機心臟短缺的問題一直存在,殲三十一A能迅速走向成熟,和當初秦濤的推動有關,整個R79的發動機資料全部購買過來,包括各種毛坯材料的生產加工工藝,還有各種裝置,可以說,就和當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裡在老毛子的幫助下實現工業化的時候一樣,所以渦扇15的仿製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但是其他的就不同了。
殲十和殲十一都期待著使用渦扇十,但是這款發動機距離成功還是遙遙無期的。
如果上馬大飛機,那就得有專門的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和戰鬥機用的還不同,除了加力燃燒室的區別之外,就是涵道比了。
渦扇發動機就相當於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外面套了一個外涵道,直接想後吹氣,從而增加了推力,降低了油耗。不過戰鬥機發動機還得考慮迎風面積的問題,所以涵道比一般都不會超過1。
運輸機就不同了,涵道比越大越省油,至於迎風面積增加的問題不考慮,反正運輸機又不需要超音速。
老毛子的伊爾76上的D30KP2發動機,涵道比是2.4,而後世國內獨立研發的渦扇20,涵道比超過了4,而客機的發動機,涵道比甚至會超過十!…
國內是沒有技術儲備的。
“等到咱們的渦扇十研發成熟了,完全可以在渦扇十的核心機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大的外涵道,成為運輸機的發動機。”一名空軍的領導開口說道。
“沒錯,如果渦扇十的進度繼續拖延,咱們還能在渦扇15的核心機上改動。”
大傢伙紛紛提出來了意見。
雖然發動機不同,但是核心機可以完全一樣,西方就是這麼搞的。
“發動機可以在我們的核心機上發展,但是照樣需要漫長的研發時間,所以,我們如果要造大飛機,那首先可以從老毛子那裡採購D30K發動機,用在我們的運輸機上,反正咱們的相關單位已經在用這種發動機改進轟六了。”秦濤說道。
在很長的時間裡,轟六都是國內唯一的重型轟炸機,因為起飛重量高,甚至還被改成了空中加油機,給殲八配套使用。
這種飛機原本使用的渦噴8油耗高,推力弱,在紅色帝國崩塌之後,相關單位就開始研究使用老毛子的發動機來替換了。
當然了,這種改進還是讓技術人員頭疼了很久,畢竟計劃改裝的D30KP2渦扇發動機直徑比渦噴8發動機大了20厘米,進氣量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動力艙需要改造,還得拓寬進氣道與尾噴口,這才勉強裝下了D30KP2渦扇發動機。
因為發動機動力太強,以至於在轟六上還得降低推力使用。
作為伊爾76的御用發動機,秦濤提出來了第一個意見:咱們要搞大飛機,就得有發動機,在自己的發動機不成熟的前提下,先得采購老毛子的發動機。
而且,由於運輸機用的都是吊艙的方式,所以換髮動機更簡單,在後世,就曾經有過類似的場景:四臺發動機中的三臺一樣大,但是其中一臺卻粗了一大截,就是因為這一臺是國產貨,其他的三臺是老毛子的。
“沒錯,咱們不能等待,就和殲十一樣,先用進口的發動機,等到國產的效能穩定下來,再換裝國產的發動機。”林老當下點頭。
“接下來,就是機體的研發了,老毛子的伊爾76非常不錯,我建議可以參考伊爾76的設計。”
運20出來之後,外形和伊爾76很相似,以至於被人說成山寨,成洛馬,沈霍伊,西留申的名字也就傳開了。
實際上,參考肯定是參考過的,但是在很多地方還是不同的,運20的機體更加寬大,在運輸坦克的時候不用拆掉履帶。運20的機翼翼型和伊爾76的也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