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章 反響(第1/2頁)
章節報錯
7月12號當晚,《變法》就在網上引發了一陣熱議,畢竟楚秋還是有不小流量的,再加上一些影評人對《變法》也多有讚賞,倒是使得電影在社交網站上的熱度挺高。
不少今天已經進電影院看完這部片的第一批觀眾都在向朋友們安利這部電影,各種推薦朋友們去貢獻票房。
今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並不算多,兩個月的檔期裡一共就十幾部電影排期,算是比較冷淡的一個檔期,和《變法》同期的電影就只有三四部,其中還有一部是美國特效大片,妥妥的暑期檔票房第一的架勢,剩下幾部都是小成本的喜劇片和愛情片。
《變法》是現在上映中的國產電影裡投資最大,卡司最強,最有吸引力的電影,先天就有優勢。
不少影評人和電影自媒體都將暑期檔的電影做了排名和橫向對比的影片,《變法》除了幹不過美國大片《探索者號》之外,比起其他的同期電影那無論是劇情還是電影深度、演員演技、觀後感官,《變法》都是碾壓式的領先。
可是即便如此,《變法》的首映成績也依舊不太盡人意,星期五開畫,週末三天的票房才堪堪破1億,雖然排在暑期檔第二名,但是與《探索者號》三天票房破2億的成績差了一半。
對於一部小成本電影來說,票房破億都已經是一個完美的成績了,但是對於總投資達到2個億的《變法》來說,這個開畫成績卻不太行。
總投資2個億的電影總票房差不多要超過6億才能保本,而首周的票房一般來說能佔據總票房的40%左右。
如此推算的話,《變法》直到下映,估計總票房也就7億上下,不虧也不會賺很多。
不過好在投資方嘉誠影業對此早就心裡有數了,本來他們對《變法》的期望也只是保本就行,能盈利個三五千萬那都非常滿意了。
因為本來他們立項《變法》電影就不是衝著票房去的,誰會指望著一部歷史正劇能票房大爆啊?
票房不票房的根本不重要,嘉誠影業就是衝著獎項去的,這種歷史正劇在國內三金還是很受重視的,能拿獎的希望特別大。
嘉誠作為業內成立時間較為短的影視製作公司,雖然成功製作了幾部高票房的商業電影,但是在獎項這方面一直顆粒無收。
急切需要獎項提升自己公司底蘊的嘉誠與想要拍《變法》的常衛青湊到一起,立馬就一拍即合,這才有了《變法》這部電影。
另外,雖然在票房上可能賺不到什麼錢,但是電影的口碑現在看起來很不錯,後續電影下映之後,將電影的線上播放授權給國內的幾個大影片網站也能收穫一筆可觀的授權費。
總體來說嘉誠影業還是很滿意《變法》的成績的。
首週三天賣了1億票房之後,第二週《變法》的勢頭也並沒有急劇銳減,第二週七天也斬獲了3億票房,甚至還要比第一週的成績好一點,後勁非常足。
網路上的討論熱度也一直很高,不少網友在看完電影之後,都在網上發表著各種對商鞅變法的討論,引得看過電影的觀眾紛紛下場發表自己的觀點,各種辯論和爭吵層出不窮,使得電影的熱度維持的很好。
豆瓣的電影評分也新鮮出爐了,8.2分。
不算非常高,但是也不是很低,因為《變法》的口碑有些過於兩極分化了,導致很多評價的要嘛五星要嘛一兩星,幾乎沒有人打三星或者四星。
在一些觀眾看來,《變法》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劇情完美還原了商鞅變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而且各種細節與建築物都很嚴謹的還原了,沒有鬧出一些穿幫笑話,劇中的很多臺詞都富有思考和教育意義,演員的演技又很好,史詩感滿滿,很值得五星好評。
但是持反對意見的觀眾就認為這部電影有些枯燥無味,不知所然的感覺,劇情起伏感不強烈,太注重寫實,反而忽略了電影的藝術性,一部電影看下來頭昏腦漲的,能記住的東西只有楚秋的帥大叔扮相。
持著這兩種不同觀點的網友從豆瓣吵到了微博,又從微博吵到了天涯,再吵到知乎,可以說只要是有社交作用的APP裡頭就有關於《變法》的爭論。
不過雖然電影熱度在網上超級高,非常多的吃瓜群眾都愛圍觀這一場因為一部電影引發的爭吵,但是這些吃瓜群眾卻很少願意買票進電影院看一看這部電影。
沒辦法,《變法》的受眾群註定很小,不像喜劇片那樣幾乎男女老少都愛看,很多人一聽這是一部講歷史的,而且還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秦國的故事,就失去了觀看的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