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2年,周顯王七年。

衛聲公去世,其子衛速即位為衛成侯。

燕桓公去世,其子即位為燕文公。

秦獻公去世,其子嬴渠梁即位為秦孝公。

一個輝煌的大世緩緩拉開了帷幕。

..............

秦都櫟陽的公殿內,新君嬴渠梁站在上首臺階之上,面對著秦國的世族名臣甘龍,一臉真誠的說道:

“上大夫,公父繼位之前,我秦國以經四代亂政,財富與土地都已全部流失,二十三年來,年年有戰,府庫已無一點錢糧,牧場也無戰馬可徵,兵器以斷銅鐵原料,成軍人口大為減少。”

“河西盡失,函關易手,此等形勢,已到我秦國危急存亡之時。”

“然公父繼位之後,推行新政,廢除人殉,遷都櫟陽,實施初行為市,扭轉了我秦國物質匱乏,國家疲弱的局面,這不正說明了變法之效,利國利民。”

“當時公父推行新政之時,您曾長期主持新政推行,切身感受過新政之效,現如今公父以薨,然新政不可止,更應該堅持新政。”

年約四十歲上下的甘龍撫須思考了一會,猶豫著說道:“君上所言並無誤,獻公新政確實為強秦之政。”

秦孝公撫掌而笑:“哈哈,既然如此,渠梁手書了一封求賢之令,還請上大夫一閱。”

甘龍接過了秦孝公遞給他的竹簡,逐字認真的看了起來。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甘龍的目光久久凝視著政令結尾的這句話,長吟一聲說道:“君上,分土是否有些不妥。”

“非也。”

秦孝公搖著頭解釋道:“我秦國身處西垂之地,民不富,軍不強,賢人稀少,無多少吸引大才之人之處,渠梁想了又想,除了許以重金與分土,再無其他方法可吸引賢才。”

“可。”

猶豫了一會,念及新君繼位,必然抱有一展宏圖之心,甘龍也不再反對。

“哈哈,好。”

秦孝公笑著說道:“明日祭天,頒令!”

翌日,在秦國文武百官,世族大臣的簇擁之下,秦孝公在公殿外的大廣場之上,鄭重的頒發了他繼位秦君以來的第一個政令。

求賢令!

“景監,給櫟陽令下令,命他在櫟陽城中設立一個納賢館,凡有響應求賢令來我秦國者,皆安排入住,衣食住行全都盡心安排,切勿怠慢。”

一直跟隨在秦孝公身旁服侍的景監彎腰應道:“嗨。”

..............

魏國新都大梁,國相府內。

魏國的相國公孫痤癱在床榻之上,氣若游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