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號,對歐美人來說,元旦節剛剛過去,這個日子並不是什麼重要的節假日。

但是當天卻有很多人都揮舞著鈔票,和朋友或者另一半一起走進了電影院,準備看一場電影。

《The Master》!

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北美網路上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已經被炒的沸沸揚揚了。

不少被各種讚譽這部電影的影評給吸引到了的觀眾們,都選擇進電影院試一試這部電影,想看看這部電影是否真的有各路好漢說的那麼好。

從早上九點半的第一場開始,直到晚上十二點的午夜場都有觀眾買票,首映當天的上座率非常不錯!

但是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進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的普通觀眾走出電影院之後,風向就有些開始變化了。

有一部分剛觀影完的觀眾表情明顯的差勁了不少,有的面無表情,有的一臉無語,還有些觀眾甚至無聊到發睏。

有幾個不爽的觀眾還沒出電影院呢,影評就已經發到網上了。

“真心沒看出來這片子有什麼特別好的地方,兩位男主的表演算是唯一亮點,女主角就那麼些個可憐的鏡頭,表現我覺得也沒什麼特別,一直板著張撲克臉,情節只值兩顆星,表演再加一星,不能再多了!”

“犀利的聲響,乏味的心理,導演到底想要說些啥?”

“《The Master》給人的感覺如同嚼臘,若不靜下心來看這部片子,過程會異常沉悶,雖然觀影之後大腦會充斥著許多疑問,但電影深邃的場景和配樂卻叫人印象深刻。”

“NO!這電影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高深了,根本無法理解導演想表達什麼,在我看來這只是個酗酒的初級瘋子和高階神棍的故事!”

“這麼致鬱的電影,兩個主角是不是演完之後都空虛、抑鬱了?為什麼我要來看這麼一部“變態”的電影?”

“FXXK!這是一部極力質疑瓦解美利堅夢和美利堅精神、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電影!充滿了冰冷、愚昧、狡詐、虛偽、脆弱和迷惘!不建議觀看!”

很顯然,《The Master》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典型的文藝片的缺點出現了,這並不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也不是一部追求特效的商業大片,甚至連傳統的愛情片都算不上。

這就是一部夾雜了一堆導演的私貨,並且充斥著各種導演想要表現的高深的東西,是一部很難啃的電影,並不是一部令人愉快的電影!

文藝片向來如此,而《The Master》更是文藝片這個大分類裡面還要再更為小眾的一部電影,因為他談論的是一個邪教的故事。

大部分普通觀眾,其實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想法就是迷惑,沒太看得懂電影想表達的東西。

這就導致了這部電影第一天的上映結束之後,在網路上的口碑非常的兩極分化。

一些專業的電影圈人士,以及一些愛好看文藝片的觀眾,對這部電影都給出了4分或者5分的高分,甚至一直讚不絕口,不少文藝電影的鐵桿擁護者在短短一天裡就已經二刷三刷了這部電影,還拿著本子全程記錄各種影片要素。

而不喜歡看這部電影的人則十分不喜歡這部電影,動不動就是給一分或者兩分,他們都認為這部電影看起來枯燥,不知所云,亂七八糟,看著非常累不說,看完還一臉迷惑,根本搞不懂導演想表達什麼。

而現實的是,不喜歡看這部電影的人才是大多數,畢竟這個世界上商業片還是更受歡迎,看起來也更加爽快。

大部分人進電影院只是想要放鬆放鬆,看一部輕鬆愉悅的電影,或者是刺激的特效大片,而不是像解析論文一樣的去看一部深奧難懂且沉悶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