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仍要忙於朝政。

準確來說,是趁戰事間隙處理好內政事宜。

這二者間應當形成一個良性閉環。透過戰事,奪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資源,從而有了施政的條件,而施行政令,將土地、人口和所有資源整合起來,也為下一次戰事做好了準備。

所以在現代政治學上才流行一句話,戰爭是為政治服務,而政治則又是為經濟鋪路。

之前幾月的鳳翔戰事,便為朝廷帶來了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資源,眼下便是需要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同時休養人力,儲備物力,才有力量開始下一場戰事。

也就是說,李曄現在的重心便是處理好內政,積蓄好力量……

科考一事畢,下一個重點要處理的當是京畿農桑。

據杜讓能稟報,前番遵照聖諭,預備疏浚渠道、修繕水利,可彼時正忙於鳳翔戰事,各地人力匱乏,以致修繕乏力,至今各地未有新的堤壩堰塘等水利建設,原有渠道,也只疏浚了不到百里。但好在今夏關中未有水患,水利不興,只是妨礙灌溉,整體對農事的影響不大。

杜讓能又報,各地農夫濫種水稻,致使地力受損不說,也無辜消耗了種糧,戶部已嚴令各地整治,可地方官府督查不力,朝廷正預備加大懲治力度,請聖上裁決。

杜讓能再報,近來聽聞有人私下買賣土地,影響惡劣,正欲上報聖上,聯合吏部、刑部一道處置……

李曄耐心地聽完彙報,卻並不急於處理。

在他看來這些事都只能算瑣事,自有相應衙司處理,並不算緊要。

他反問了杜讓能一個問題:「民以食為天,國亦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可是連天都會垮的。杜卿可想過,如何使關中糧食增產?」

杜讓能答道:「田無缺失,民無遺漏。」

李曄笑笑道:「怕是沒有杜卿說得這麼簡單吧。」

杜讓能忙躬身請教:「臣淺陋,還請聖上開導。」

「杜卿方才所說水利與地力,莫不能使糧食增產?」

杜讓能做出恍然大悟狀:「臣一時未能領會聖上意圖,望聖上恕罪。」

李曄又道:「說起地力,朝廷所務,非只在保護地力,宜應設法增加地力,以提高畝產。」

「聖上竟考慮得如此長遠,臣歎服。」杜讓能讚歎後道,「農家所用薅草埋田、糞水澆潑等,便當是聖上所說增加地力……臣觀聖上之意,朝廷亦應施策,設法增加地力?」

李曄沒有揪著這個問題多討論,轉而又問:「除水利與地力外,可還有其他增產之法?」

杜讓能既已明白天子的意思,思索著一一答來:「臣聽聞,某些大戶家有筒車,可提升灌溉效率,另聽聞江淮那邊新有一種農具江東犁,可更好地翻耕田地……」

江東犁即曲轅犁,尚未傳至關中來,杜讓能高居廟堂,卻也能知道這些民間風聞,可見平時沒少關注農事。

李曄點頭,以示對杜讓能的肯定,而後再道:「杜卿可想過糧食品種不同,產量亦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