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章 慈不掌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因憑弔賙濟,攻城之事也一併暫停三日。
但其實,李曄一刻也沒放下過。
只是苦於攻城無策,不得不暫歇幾日,而這幾日安排全軍弔唁默哀,也正可以激起他們的同仇敵愾之情。
事實上,李曄與諸將也已不知商議了多少次。
可除了嚷嚷強攻、替賙濟報仇外,也都拿不出什麼主意來。
諸將中,康承業一反常態,以往他是軍中謀主,建言最多,可在這幾日的商討裡,卻是端坐入定,一言不發。
康承業不可能是沒主意的人。
有主意卻不說,一定是有所顧忌。
李曄一時好奇,康承業歷來無所畏懼,何時也有了顧忌?
他單獨召見了康承業。
康承業未出建言,而是先向天子請罪:「不敢有瞞聖君,臣其實早有定策,只因有了私心,故未能盡言。因私廢公,臣有愧。」
他這麼一說,李曄便已隱約猜到了:「聽康卿之意,當放棄攻城?」
康承業一嘆:「正是。」
他前番勸阻天子將賙濟之職轉授其子周世安,其實已得罪了部分人,尤其是順昌軍內將領。李曄已有所聽聞。
如今他若再建議放棄攻城,必然會引發急於報仇的大部分將卒、尤其是順昌軍將卒的不滿,甚至是惱怒。
所以他說因私廢公,沒有當眾提出此建議。
但李曄相信,康承業絕非是擔憂惹怒部分將領,會給他本人帶來不利影響,他是擔心軍內有了矛盾,便無法全力對外,故而選擇「因私廢公」。
「難為你了。」李曄寬慰一句,而後問道,「我記得,康卿前番曾力主強攻鳳翔城,如今為何又突然轉變心意,認為當放棄攻城?」
「正要與聖上仔細說來。」
康承業隨後分析道。
「臣兩度向聖上建言,當強攻鳳翔城,一為龍尾陂南伏擊得手、盡殲鳳翔精銳後,二在聖上從隴州大勝歸來之時。其時,兵甲充足倒在其次,主要是軍心振奮,軍中士卒皆戰意高昂,於此時攻城,將卒們必捨生忘死,奮勇向前。有此軍心士氣,破一鳳翔城,如何不能得?
「再觀今日軍中,周軍使之死,雖激起了部分將校的復仇之念,但也喚起了將卒們心中的畏懼。對大部分底層軍卒而言,所求的無非是存活下來,再立些功勞求得賞賜。連戰連捷之時,他們眼裡只有功勞和賞賜,自然人人爭先,雖萬難而不懼;而如今新敗,周軍使又死,他們的眼裡便多了懼意和身死,於此時催迫他們攻城,無異於逼他們送死,自然千推萬阻,裹足不前。
「正所謂氣可鼓而不可洩,一旦洩了士氣,便不可戰,戰則必亡。」
「康卿所言極是。」
李曄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既是贊同康承業的分析,更是因為他從來都不贊同強攻城池。
未料,康承業聽得天子如此回覆後,忍不住又開了口:「臣有一言,不知當講與否?」
「但講無妨。」
「聖上心懷仁德,雖比之上古仁君亦不多讓,臣等亦無不感念在心,時時稱頌……只是用兵之道,既不能缺了仁德,但也不可一味講究仁義。臣冒死之言,唯望聖上明鑑。」
康承業說罷,忙跪在了天子身前。..
因為他這已經不是在諫言了,而是在當面指出天子的缺點,慈不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