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錦衛於京城內大開殺戒之時,鳳凰谷內也是血肉橫飛。

高秉義不敢怠慢天子的託付,一回到同官,便立即尋訪熟知鳳凰谷路徑的鄉民,訪得後第一時間送往軍營。

熟知了路徑,有了路線方點陣圖,按計劃,馬一夫領忠義都先行進山,隨後鄧筠統三千同州兵沿洛水北上,再從側面唯一的豁口抄向鳳凰谷。

同州兵歷時七日,終於穿過崇山疊嶂,出現在鳳凰谷內。

鳳凰谷群匪正大肆享用從同官劫來的戰利品,又依仗四面地勢天險,絲毫沒防備朝廷官兵會突然殺入。

當然,即便他們防備了,也不可能敵得過歷經戰火淬鍊的同州兵。

正面接戰的過程無甚可說。

鄧筠在發回京城的戰報中,也只短短几句:寅卯,亥時入鳳凰谷,匪不能敵,大潰,死傷不計其數。

給同州兵征剿帶來最大障礙的,依舊是鳳凰谷的地勢,非但四面高山聳立,便是鳳凰谷內,也是地勢起伏,勾連縱橫,山頭林立,加之山高谷深,障林密佈。鳳凰谷大小七十二匪寨,便依託山勢,分散坐落在這一座座山頭上,因而無法一舉全殲。

被同州兵殲滅了一部分後,更多的山匪則是驚慌之下,紛紛丟棄山寨,往坊州內地逃去。

早在進山前,鄧筠依據天子的謀劃,已做了妥善的佈置,除有已深入鳳凰谷背後山區的忠義都抄截後路外,鳳凰谷前,也調來了梨園寨駐軍鎮守同官一線,專以捕殺從山內竄逃的匪賊。

所以這些山匪逃無可逃。

鄧筠也完全不用著急,先在鳳凰谷內殺個痛快,把谷內的匪賊殘餘清剿乾淨。

然後他才開啟天子臨行前贈的錦囊,取出字條,見上書四字:直取坊州……

另一路,馬一夫領忠義都在大山深谷中翻行,自有一番艱苦。

但馬一夫早做有準備。

畢竟臨行前,天子已向他明示,此行既是要征剿匪賊,更是磨鍊山地行軍的本領,為來日入蜀做準備。

此行出發鳳凰谷前,馬一夫便拋棄了不易攜帶的輜重,又特地多配備了騾馬,多帶了氈袋釘錘等,都是在為山地行軍準備。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軍心。

但這也是馬一夫最得意的地方。

他本人從河北流亡到關中,不知換過多少被打散的隊伍,也不知歷經過多少生死,他本人如此,自然也要求他的部卒如此。只要還沒死,就給老子往死裡衝,方有存活下來的可能。他一手操練的這支忠義都,連鳳翔城下的四面埋伏都能逃出來,還會被這些小小山頭給攔住?

忠義都在預定期限內走出了坊州南端的叢林大山,並第一時間搶佔了山後的宜君縣,切斷鳳凰谷去往坊州的退路。

幾乎同一時間,便有一股又一股的山匪從鳳凰谷內倉皇逃出,欲奔往坊州。

坊州南面多山,從鳳凰谷去往坊州,幾乎只有這一條通道,如今前路截斷,後又有追兵,山匪們除了成群向忠義都投降外,只有躥入兩側的無人深山,從此九死一生……

李曄接到的戰報便是這樣。

馬一夫另在奏報裡請示道,忠義都方千人,而前來投降的山匪絡繹不絕,極難管控,加之山匪兇殘成性,留之無益,請允許他便宜處置。

李曄一併允可。

只再次叮囑馬一夫,適當留些活口,尤其是與坊州當地官府或豪強大戶有勾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