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章 接收邠州、涇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曄給楊守業留了十天時間。
當然不是為了楊守業而特意推遲十日。
這十日,本就是大軍出發前,籌備和調集物質必需的時日。
即是說,不管有無楊守業去勸說,朝廷兵馬都會準時進入邠州。
因為據新近各方來報,楊守信和玉山軍確實如楊守業所說,已疲憊不堪。所以,楊守信若是識趣,聽了楊守業的勸,主動放棄邠州,省得朝廷動手,自然是好的;若他不識趣,朝廷以武力奪取,相信也不會有太大耗費……
距十日之期尚餘兩日,楊守業自邠州歸來報喜,楊守信願意交出涇州,還親書一封請罪信。
楊守信所請的罪,並非他去年曾領玉山軍進犯宮闕、欲劫持天子,而是他辜負了天子厚望,領兵出征邠寧,卻遲遲未能建功。
李曄回書一封,原諒了他的過失,並許諾他回京後的優待。再派楊守業手持書信,同赤顏軍一道奔赴邠州。
隨後,赤顏軍入駐邠州。
楊守信及餘下被繳了兵器的兩千玉山軍卒,在梨園寨駐軍的「陪同」下返回京城。
李曄兌現承諾,授予楊守信左驍衛大將軍的三品官銜,實際不再掌有任何職事,讓他在京城中安享富貴。
而且安撫好楊守信,還另有用處。
南征三川時,李曄預備將楊守信也帶上。
楊守信本名訾信,山南節度使楊守亮本名訾亮,二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至於那兩千玉山軍卒。去年出征梨園寨時,李曄親眼見識過,算的是精兵悍卒,而且與被俘的鳳翔降卒不同,玉山軍常年駐守京城,本是禁軍,雖受楊守信調派,但軍中不乏效忠天子的風氣。
故而李曄全盤接受了這兩千玉山軍卒,將他們打散後分別編入各軍。
順利接手涇州後,還要不要繼續出征北面的寧州,相對來說已不是太重要了。因為朝廷得涇州,是為了保關中無憂,是為南征三川做準備,而寧州則無此戰略價值。
李曄也未給出明確指示。
看孫氏父子自己的取捨吧。
他們若滿足於邠州一地,便止兵不前,若急於建功,同時也為自己多謀得一州兵權,便繼續兵發寧州。
而李曄當做的,是向蘇文建發出詔令,調其入京任職。
截止目前,蘇文建未有回覆。
接管邠州的同時,派往涇州的牛徽也傳來喜訊,李思恭願意讓出涇州,以換取靈州。
李曄象徵性地拿到延英殿內議論一番。
諸大學士倒也識趣,知道天子正在謀劃收復涇州之事,故而紛紛贊同。
而且,他們也存了和牛徽同樣的想法,反正靈州已不在朝廷手中,是回鶻人奪去,還是党項人去奪,實際都與朝廷關係不大。而朝廷能憑著一紙空頭詔令,便拿回涇州,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