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章 忠誠,才是最難得的品質(第1/2頁)
章節報錯
“聖上,該掌燈了。”
殿外傳來提醒聲,打破了殿內的沉寂。
李曄沒有回應,依舊沉默地看著身前長跪的張濬。
張濬的腦袋重新抬了起來。
甚至與天子對視。
“罪臣仍有肺腑之言,望聖上垂聆。罪臣雖謀私利,卻絕無私心,此次征討河東,實是利國利人之舉,斷不容失,也斷不可因為罪臣的原因而中止。
“罪臣個人之事小,社稷事大,懇請聖上罷黜罪臣、交與大理寺,另擇賢能,儘快發兵河東。
“容罪臣斗膽,保舉杜國公(杜讓能)為帥,必能不負聖上重託。”
說罷,張濬雙手探出,交合於身前,叩頭,謝罪,隨後直接起身,決絕地出了浴堂殿。
……
有史記載。
光化三年,即公元九零零年,以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為首的宦官集團犯上作亂,他們意圖廢黜唐昭宗李曄,改立太子李裕登基,便將李曄囚禁於少陽院內。為防範李曄逃跑,又用熔鐵澆灌鎖眼,將四面大門徹底焊死。院內李曄、何氏等人的飲食,僅透過牆腳的狗洞輸送。
其時,張濬已被逐出朝堂,無官無職,閒居河洛邙山。
忽聞此噩耗,張濬顧不得年老體弱,路程艱辛,一路步行至洛陽,求見洛陽尹張全義後,失聲痛哭,跪求張全義發兵解救聖難。一邊又寫信給各地藩鎮故交,懇求他們救援聖上。
天覆二年,公元九零二年,朱全忠陳兵關中,數次威脅李曄遷都洛陽。
張濬本與朱全忠親善,聞之,語人曰:“朱賊貌忠似奸,逼迫聖上東巡,實欲加害人君,亡我大唐。”同時致書四方藩鎮,將朱全忠的陰謀昭之於世,號召天下人共討朱賊。
最後慘遭惱羞成怒的朱全忠加害,連同全家一百多口人,全部族滅。
忠誠,才是王朝末年時一位臣子最難得的品質。
李曄叫來了殿外侍衛,吩咐他去給張濬傳話,今日浴堂殿內所言,本是君臣閒話,張卿不必放在心上。
李曄獨自坐在空蕩的浴堂殿內。
他在思索另外一個問題,張濬對自己和大唐一片忠心,可他卻一意要討伐河東,說明在他心裡,認定了討伐河東乃是利國利民之舉。
可張濬又向來以聰明機變著名朝野,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誤的判斷呢?
李曄又回想起往日張濬和楊復恭的爭論,前者自是極力鼓吹出兵,後者極力反對,反對的依據是李克用有功於朝廷,今趁其新敗討伐,乃不義之舉。
他們似乎都忽略了一點,憑著朝廷目前的實力和在各藩鎮中的威望,根本就討伐不了新敗的李克用。
可他們為什麼都忽略瞭如此重要的一點?
難道是他們不清楚神策軍目前的戰力,還是高估了朝廷在四方藩鎮中的號召?
李曄傾向於後者。
不管是張濬、劉崇望,還是楊復恭、杜讓能,他們都是身處歷史旋渦中的人,是人,便是有慣性的;與穿越回來的自己、已知歷史程序再反推原因的自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