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點頭同意。

並命人將此次攜帶的三架雲梯、一輛衝車座半截船(類同木驢的攻城器械,因形似前半截船隻而得名,但較之木驢要小很多,最多可)、另有飛梯飛爪無數,再加上壕溝旁的十二輛木驢,所有攻城器械一併交由韓遜支配。

韓遜領到這些器械時也明白了,天子的意思,不攻則已,要攻,便得傾盡全力。

因而韓遜沒有推讓,只莊嚴領命而去。

當韓遜回到自己的部隊裡並做著最後的戰前動員時,李曄同時下令起鼓。

方安靜了不過兩刻的隴州城上下,鼓聲如雷,平地而起。

至此。

才算正式進入攻打城池的階段。

……

稍後一刻。

便見韓遜的三千靈原兵沿整個隴州南面城牆一字拉開,將卒們也並非勻稱站位,而是以各自的器械為中心聚攏,好似一個個散開的圓點,朝著隴州城緩慢有序地逼近……最大化攻擊面積的同時,又最小化了受傷害的面積。

單從這點便可以看出,韓遜沙場經驗老到,他所謂的不善攻城,不過是句謙虛話罷了。

李曄另隱約望見,隴州城頭上再次人影慌亂起來,一隊隊賊兵在各自將校的排程下,也依據攻城方排開的陣型在城牆上拉成一字長線。

且城垛、女牆等掩體已大半毀於拋石機的巨石之下,失了掩體的城頭賊兵不敢站得太靠前,唯有努力拉動手中弓弦,努力將箭矢射得再遠一些。

此時的箭雨尚傷不了人,不過是用來恐嚇城下攻城將卒:不要靠近城牆。

除此外,城牆上另有濃煙滾滾,應是賊兵在加緊熬製滾油、沸水、熱砂等一類事物……

而城下靈原兵依舊有條不紊地緩慢行進著。

邁過地上插著的箭支,便意味著進入了城頭賊兵的射程之內,可他們的腳步絲毫未曾停歇。身邊有「大傢伙」們的掩護,尋常箭矢傷不了他們。

再往前進三四十步,進入到滾木礌石的攻擊範圍內,才是真正要命的時候。

這時新的將令層層下達。

散在兩端的將卒依舊頂著半截船向前,城門左右的幾支攻城小隊則迅速中間橫向靠攏,搭好弓箭後,果斷將上身從木驢或半截船中探出來,朝著箭樓上一陣猛射。先攻擊凸出的馬面和箭樓,也是攻城慣有的套路之一。

而箭樓上的賊兵正忙於放箭,猝不及防,較邊緣的一圈人紛紛中箭,死傷一片。

待他們想要反擊時,城下軍卒們又縮回了半截船內……

李曄遙見此情形,立即發令。

「響重鼓!」

身旁所有令旗急急揮舞。

戰鼓全力擂響。

「咚咚咚!!……」

鼓聲又快又急,傳至城下。

一直埋頭行進的靈原兵聞此鼓聲,全都放開了喉嚨,發出震天的殺喊聲,既是恐嚇城上賊兵,更是為自己壯膽。

隨後,他們改緩慢行進為急速衝鋒,從半截船內鑽出來,瘋了般地朝城牆腳撒腿跑去……

城頭上也起過一陣怪叫聲,隨後滾木礌石如暴雨傾瀉。

他們往城頭上辛苦搬運了大半月的石頭,為的就是這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