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章 風鼻嶺(第1/2頁)
章節報錯
綜合考量,李曄這次沒有派鄧筠為先鋒官,而是選派了行事謹慎、頗類其父的孫德昭,及從赤顏軍中選出來的一精銳。
事實證明,李曄選對了人。
入汧陽前是一灣寬約七八十丈的新月形巨型湖泊,名汧陽湖,孫德昭沒有輕易下水入湖,而是先於兩岸小心偵察,最後在一個叫風鼻嶺的地方探得一支隴州伏兵,人數不詳,應當在千人左右。
孫德昭明白此事大小,按兵不動,第一時間傳回訊息。
李曄得信後又召集眾將商議。
眾將一致認定,風鼻嶺位於汧陽湖頸部,賊兵於此地設下兵馬,當是趁朝廷船隻即將進入汧陽湖的寬廣湖面之際,妄圖出兵攔腰截擊。
也就是說,賊兵是預備在水面上打主意。
反其道而行之,那麼,朝廷就當從陸地上予以殲滅。
由於對風鼻嶺四周地形所知有限,只知道這是一處臨汧陽湖的高地,崖下有一個靜水灣,可停泊大量船隻,而山地裡道路崎嶇、地形複雜,李曄與眾將商議後,沒敢定下三面圍攻的恢弘計劃,而只准備從正面一路強攻。水面上再派一支船隊,大張旗鼓,虛張聲勢,以援助陸路進攻。
又為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定於入夜後發動進攻。
大致方略既定,眾將紛紛主動請命。
這已成了朝廷各軍內部的常態。
凡有戰事,眾將皆請命,爭先恐後。
究其原因,是軍內諸將如今都信心十足。這種信心並不是憑空生起。一是源於對天子決策的信任,數次戰事已驗證了這一點;二是接連的勝仗,連戰連捷,由不得他們不抱滿信心。
既然他們有信心打勝仗,自然得爭相請命了,不說為自己爭功名,也得考慮下麾下將官們的心理……
李曄很樂意看到軍中目前的這種狀況,但他也不能大意,到了點將時,尤其得考慮周全。
最後,李曄還是將主攻任務交付了先鋒孫德昭。
餘下再安排鄧筠和馬一夫二人,從所部人馬中各挑人來,遊走在孫德昭的兩翼,以便時時支援。
遣兵調將畢,各部抓緊時間準備,磨礪兵刃,就食乾糧,坐地休息。
夜幕落下,時辰到。
被挑中的軍卒隨著各自將校默默踏上征程,未能被挑中的軍卒也已休整完畢,各自集結,隨時待命。
李曄爬上了營地中地勢最高處,朝北眺望。
便是天色大亮時,他也不可能透過山巒和層林的起伏交錯,而望見十里開外的風鼻嶺。
甚至,李曄現在也不能從群山環抱中辨認出風鼻嶺的具體所在,他只是從沙圖上有個大概影響。是他的北邊,再靠西一點。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聚精會神地觀望。
很多東西,並不需要親眼看見。他如今身為天子,更深刻地領會到了這個道理。一個人,單所能看見或聽見的事物終究有限,而當你又不得不去了解那些事物、以便做出判斷的時候,就得需要用你的知識、或心靈、或其他感官去感知……
所以李曄完全不需要親眼看見風鼻嶺是什麼模樣,裡面正有哪些狀況。
他只需要知道,那是風鼻嶺,是他的大軍即將攻克的地方。
包括正朝著風鼻嶺行進的朝廷兵馬,他們嚴格執行了李曄給出的不顯明火、不露聲響的軍令,所以李曄同樣也看不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