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 六處改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照例,形成草案後,上呈天子,隨後等待批覆。
兩日後,批覆即下達。
依次有如下改動。
一、河中與淮西兵馬府暫不授都帥,由兩地向朝廷自行舉薦,再做定論;
二、河北六處兵馬府均以現有藩鎮實際領地劃分管地,朝廷不宜失偏頗;
三、孫儒本是逆賊,雖歸附朝廷,卻未嘗有忠義之舉,又暴虐不仁,致萬民塗炭,天下多有非議,宜取締其淮南兵馬府並都帥一職。其所領之地,揚州歸楊行密,潤州歸張雄,常州歸田頵,潤州歸錢鏐。
四、汀、漳二州併入泉州,一併歸閩南兵馬府調派。
六、增設河西兵馬府,全其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一州之地,行營都帥張淮深。朝廷亦宜遣人出使沙洲,授予兵馬府一應符文旌節。
張濬、劉崇望拿到批覆後,也惟有搖頭苦笑,他們現在已習慣了天子某些時刻的獨斷。
他們先前上呈的分置兵馬府草案,是深思熟慮、召集朝臣反覆商議後的結果,照理說,天子要做出這麼多改動,多少也該先給他們商議一下,畢竟此事幹連天下所有藩鎮……
可他們只有安慰自己,天子好歹是做出了明確的批示,總比既不同意、又不明確批示的強,一來二去浪費大量時日……
做臣子就得守臣子的職分。
天子既已明確批示,就只需按天子的指示修改草案,再形成制令,共之四海。
再看天子的這些改動處。
改由河中與淮西自己舉薦兵馬府都帥。
如今河中與淮西已落入朱全忠之手,讓他們自己舉薦,實際便是放任朱全忠安置自己的心腹。天子此舉,顯然是見草案中削朱全忠過狠,故稍作改動以防止他抗旨。
河北六藩中,盧龍節度使李匡威勢力最勝,且野心勃勃,時常出兵侵擾鄰藩,有一統河北之志。故而朝廷的草案裡選擇抑制李匡威,扶持勢力稍次的王鎔與羅弘信二人。
可天子卻改為不抑制、也不扶持,任其現狀。說明天子認為李匡威威脅並不大,其勢力不足以兼併其餘藩鎮,故而不用刻意抑制;或是認為王鎔與羅弘信二人根基太淺,勢力太弱,不值得朝廷扶持。
劉崇望更熟悉河北情況,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猜想:李匡威與河東李克用勢不兩立,或許,天子是出於防範李克用的考慮,故而不贊成抑制李匡威……
孫儒目前仍領著淮南節度使一職,天子竟要剝奪他任兵馬府都帥的資格,還要削奪他的所有領地。
這是要直接逼反孫儒。
說實話,滿朝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不痛恨孫儒。
孫儒本是秦宗權舊部,曾隨秦宗權一道投靠巨寇黃巢、在黃巢被剿滅後公然打出大齊旗號,幹盡了大逆不道之事。再其後,眼看秦宗權不敵朱全忠,孫儒便又轉投朱全忠,而朱全忠為全佔河南之地,便保舉了孫儒為淮南節度使,將禍水引往淮南,此其一;
其二,孫儒之殘暴,聞所未聞。他所領的軍隊就是一群禽獸,凡所經一處,就大肆抓捕當地百姓,男女老少一個也不放過,呼之為「兩腳羊」,青壯的便充作苦力,其餘婦女老幼統統殺了做軍糧,還能吃出花樣來,可以醃製、燒烤……
在張濬、劉崇望二人原呈上的草案中,也已大量削減了孫儒所領淮南兵馬府的許可權,可沒想到天子更狠,直接就取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