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 最後一道關隘(第1/2頁)
章節報錯
至於那封已擬就的討賊詔令,自然也不會再收回。
張濬請示天子後,令書吏謄抄數份,全部簽字加蓋寶印後,加急送回京城,再經朝廷榜示,公之四海。
這也就意味著朝廷與邠寧節度使王行瑜宣告徹底割裂,要麼是他逆賊王行瑜亡,要麼便是大唐朝廷覆滅。
當然,就眼下的態勢來看,他王行瑜死定了。
一個小小邠寧藩帥,竟敢公然挑釁朝廷,他不死,誰死?
但這也只是一個整體的態勢,具體如何滅掉王行瑜,目前尚為時過早……
四千邠寧軍已退去,大軍眼下的危急解除。
可問題隨之而來。
李曄當如何抉擇,是追擊方才退去的邠寧軍,還是繼續向前進入梨園寨?
這看起來並不是個難抉擇的問題。
一方面,這片地勢開闊平坦,想要追擊並殲滅一支四千多人的軍隊,幾乎不可能。且繼續向東追擊,時刻有遭遇邠寧與同州聯軍還擊的可能,還不如放他們東去,讓他們繼續與華州兵纏鬥,朝廷何必摻和進去?即便大獲全勝,到最後反倒成全了華州韓建,這也是李曄不願看見的;
另一方面,自第一封軍報傳來後,先後又有兩封軍報自楊守信的先鋒軍中傳來,他們已深入仲山十餘里,迫近了梨園寨所在的最後一道關隘,正可一鼓作氣拿下梨園寨。
而有了梨園寨這個據點,封堵住了後路,再調過來頭來慢慢收拾散佈在關中平原上的邠寧軍,也從容了許多……
之所以會讓李曄一時糾結,只因為方才出現的邠寧軍人數不下四千之數。
據估算,邠、寧兩州相加約三萬戶,一般每戶壯丁二至三人,養一卒的極限數算來,最多也只可供養萬餘軍卒,且王行瑜不可能將所有軍卒全部帶入關中,總得留些人馬守住老巢。
這樣算下來,方才那四千人極可能便是邠寧軍主力,而領軍之人,很有可能便是王行瑜。
若能全殲那四千人,當可一戰而平邠寧之禍。
再加上他們望見自己的天子旗號後便不戰自退,正軍心不穩,己方士氣正旺,又兵力佔優,具備戰勝的條件……
最後,李曄擯棄掉那些過於美好的設想,選擇穩妥,繼續下令向梨園寨行軍。
入夜前抵達仲山腳下。
就地安營休息。
此時收到了楊守信傳來的第四封軍報,他們被阻攔在了入梨園寨的最後一道關隘前,此處有賊兵負工事頑抗,一時不得入。
考慮到楊守信急於立功,李曄下令讓他暫停攻城,等大軍前來匯合。
次日。
冶峪河雖是涇水支流,徑流卻比涇水更寬廣,且水勢緩平,加之河谷寬平,綠樹陰陰,在這炎熱夏日裡於此行進,清爽宜人。
當然此刻並不是欣賞美景的時候,不過環境宜人,卻能減輕疲勞、加快行軍。
方過巳時,大軍已深入近二十里,與楊守信部先鋒匯合完畢。
楊守信並未遵照天子的指示,原地待命,而是不間斷地向關隘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