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章 三日之期(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崇望按預定時間回到了京城。
自長安往華州,一去一來三百多里路程,騎馬一天一夜未歇,也虧得劉崇望早年輾轉各地幕府中,又閒暇時喜歡舞槍弄棒,身體素質這塊是練出來了,不然根本就堅持不下來。
劉崇望知事情緊急,顧不得身體疼痛,返京後未有片刻休息,便又立即入宮面聖。
李曄立即召見。
見劉崇望面滿風霜中隱隱有慍色,李曄心知,恐怕事情並不順利。
果然,劉崇望道:「啟奏聖上,臣觀韓建言辭躲閃,雖滿口允諾,卻又不做任何準備,也不與臣道出詳細安排,只怕,未必便會出兵。哎。臣有辱使命,臣有愧……」
「劉愛卿何出此言?」
且不說劉崇望的奔波辛苦,韓建能否出兵,本就不是他一番言辭能左右的,故而李曄自然不會責備。
可李曄也沒時間去安慰,事情緊要,趕緊問道,
「王行瑜佔梨園寨,勾通同州,本就是衝著他的華州而去,他卻不敢出兵以迎,為何?」
「臣也給他講了這番道理……以臣看來,這韓建甚是狡猾,猶猶豫豫不肯出兵,無非是兩點,一是懼怕邠寧與同州兵勢強盛,他出兵不利,二是見臣主動去找他,便以為朝廷有求於他,故存了待價而沽的野望。」
這倒很符合韓建留在史書上的一貫作風,欺軟怕硬,見小利而忘義。
李曄轉而問道:「他派了誰來回話?」
「其子韓從允。」
「召。」
李曄大手一揮,看來得他親自出面來講些道理了……
韓從允入殿。
約十六七歲,面相敦厚,灰暗的臉色,雖也是一身鍛料,卻絲毫顯不出貴公子的氣派。
「臣,鎮***都虞侯韓從允,拜見聖上。恭祝聖上萬年。」
「起。」
又朝著韓從允打量幾眼後,李曄問道。
「汝父近來可好?」
「謝聖上問候,家父一切安好。」
「可等邠寧軍勾通同州後,怕是便不好了。」李曄單刀直入。
韓從允未料到天子說話竟如此犀利,遲疑許久後方回道:「家父固守華州,向來尊奉聖上旨意,以保境安民為要,待人和善,也從來沒得罪同州王使君,應該不至於招致禍端吧……」..
李曄擺了擺頭,打斷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道理你懂吧?」
天子句句緊逼,言辭間鋒芒畢露,韓從允不知該如何回覆,也不敢再輕易說話,就呆立在原地。
李曄卻並未饒過他,進一步道:「汝父鎮守華有餘,以華州土地肥沃、四萬丁戶,卻從未向朝廷輸送分毫,朕感念汝父代守捉潼關,抵禦關東之敵,軍資消耗,故而從未過有責難。不料汝父久享太平,已盡失進取之志,坐待邠寧、同州聯兵,卻全無退敵之法。既如此,朕這便下詔,召汝父還京,另遣有志之士而往,也可保全汝父性命。」
「家父不敢稱過,但也未嘗有過……懇請聖上三思……」
韓從允嚇得不輕,忙伏地懇求。
劉崇望侍立一旁,原憂心天子語氣太過強硬,恐會招致韓從允抗旨,如今見韓從允只敢跪地求饒,才稍稍放下心來。
同時他回想起天子曾給過韓建評價:此人欺軟怕硬,只可以力壓之,不可稍稍寬以辭色。
還是聖上聖明,能識人啊……
確實,早洞察了韓建本性的李曄不會有任何好辭色,見韓從允已伏地跪求,卻依然沒有絲毫寬恕,只丟下一句話:
「回去後,將朕今日之言,一字不落地告之汝父。並告之他,三
日之內若兵不出華州,那便有朝廷的調令入華州。」
說罷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