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西川局勢,近來成了朝官們熱議的話題。

他們雖身在外朝,但又如何不知殿內之事?天子重提西川之事,並與諸宰臣在延英殿內反覆商議兩次,足可見天子對此事的看重。

因而代掌禮部事務的孔緯剛一經宣示議題,朝堂上立即炸開了鍋。

其中更有不少對國事上心的官員,早就私下議過無數遍,如今得在天子眼前親呈的良機,更是不會放過。

紫宸殿眾議一開。

左列一著緋袍、近四十歲之人率先站了出來,執笏板道:“臣吏部侍郎崔胤,有言啟奏。”

“准奏。”丹陛上的李曄回道。

崔胤道:“永平軍節度使王建,虎狼之輩也,其假借朝廷之名,謀一己之私利,今已奪得西川大半州縣,若再不加以限制,恐後患無窮……臣請聖上立即派發大軍入蜀,穩定西川局勢。”

“臣反對!”

崔胤話音剛落,立即又有人站了出來,面朝丹陛上一拜,“臣右諫議韓偓,啟奏聖上。”

“准奏。”李曄照例答道。

韓偓道:“田令孜欺君蠹國,致使黃巢叛亂,四海崩裂,歷數大唐開國三百年,未有這般可恨之人,若不能將其明正法典,梟首分屍,不能告慰社稷宗廟、天下萬民。今西川戰事未完,此賊尚未擒獲,誠不宜更改詔令,前功盡棄。望聖上明鑑。”

“臣附議……”

“臣反對……”

韓偓剛退,立即又有人站出來奏請。

再接下來,更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場論戰中。

他們引經據典,各有立場,在這朝堂上盡情施展。

李曄才聽得一會後,便只覺得耳內嗡嗡作響,其後再站出來的朝臣,雖從他的表情上來看,也是在聲嘶力竭地呈示他的觀點,或許他的觀點也很有道理,可李曄只能看著他兩張嘴皮上下翻動,卻是再也聽不見去了。

他現在切身體會到,什麼叫湮沒在茫茫的眾聲中。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一個君王要聽取如此茫茫多的各色各樣的論點,還要辨別這點論點背後的人心和企圖,再選擇適用的論點,摒棄不當的言論,當真是一樣了不起的本領。

或許這也是君王最後都會變得固執己見的緣故之一。

實在是建言太多了,便等於沒有建言,最後只能相信自己……

張濬既私下裡得了李曄的指示,便十分清楚他此時的任務。

見朝堂上論戰持續了大半個時辰仍不消減,反是愈演愈烈,已成一片混亂,他果斷站了出來,將這些聲音全部呵退,表明觀點,朝廷將武力干涉西川局勢,並奏請由他領兵前往。

朝堂上立時安靜下來。

張濬的宰臣身份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是他的觀點驚人。

上次掛帥出征河東不成,他居然又想掛帥去四川,莫非是上癮了……

但只安靜得片刻,楊復恭站了出來,聲音更大,奏請聖上任命自己為帥。

見這兩位大佬當朝對峙,其餘人都識趣地閉嘴了,充當看客。

接下來張濬和楊復恭爭奪主帥之位。

依舊是他們延英殿裡用過的依據,楊復恭抨擊張濬書生如何領兵,張濬抨擊楊復恭多年霸佔兵權卻毫無建樹、不值得信賴……

如此爭論三四個回合後,張濬“敗下陣來”。

楊復恭自是得意,以為自己的嘴上功夫也見長進,竟然能把張濬說得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