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廟不大,廟門半開,有燃燒的香燭味飄出。

劉緣模仿普通人的步伐走近,到了小廟門口,呢喃聲戛然而止。

徑直走進廟中,劉緣四處打量。

廟內很乾淨,應常有人打掃,正中央放有一半人高的神龕,一座木頭雕刻的神像,放置其中。

神像惟妙惟肖,是一位拄著柺棍,身材矮小,面帶菊花般笑容的老太太。

神像前方供有幾根尚在燃燒餘香,和幾個燒熟的土豆。

廟中除了劉緣,沒有其他人。

“道友可否出來一見?”

劉緣看著神像,輕聲問道。

神像毫無反應。

“道友,劉某乃外州修士,初來此州,只是想與道友瞭解下此州的情況,並無惡意。”

劉緣又開口說道。

這回,神像有了動靜。

它,張口說話了。

“老身神力微弱,道友來此,未能相迎,還望見諒。”神像有微光一閃而逝,緊接著,面部溝壑般的褶皺動了動,開口說道。

“道友好手段。”劉緣讚歎一聲。

“哪裡有肉身好,老身如果不是肉體被毀……”

神像是老人形態,而她也同樣如多數老人一樣,說起話來,絮絮叨叨……

這也正應了劉緣,也省了一番口舌。

劉緣聽得饒有興致,不時插嘴問上幾句,倒也大概知曉了這神像的過往。

老人年幼時機緣巧合下,習得一些神道之術。

不過術法殘缺,老人修煉後,多是倚仗供奉山野精怪,孤魂野鬼,從而借得神力。

這等低微的手段,對於武道略有所成的江湖人士,都不會起到太大作用。

再加上老人沒有野心,只想安靜平穩的過完一生,便在一座小村中安頓,平時為村民驅鬼看病,幾十年來倒也闖出一些名堂,受到十里八村內百姓尊敬。

老人一生孤寡,直到老了,才想著收養孩子,把自己畢生所學,傳下去。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老人身體越發虛弱,才發現,自己沒活夠……

於是,按照秘法中的記載,親自制作了自己的雕像,並在剩下的時間裡,略施手段,使村民更加敬仰自己。

直到十幾年前,妖魔頻出,老人在眾目睽睽下,於進村襲擊的妖魔同歸於盡,之後魂體附著神像,託夢於村民,建造了這座神廟,受村民供奉,護佑百姓。

而受她庇護的百姓,只要在家中虔誠供奉她的神像,遇到妖邪的時候,躲入家中,即可護佑完全。

這是神道修士常用的手段,也是神力來源的重要途徑。

由於此州散修眾多,而又以邪修為主,其中不乏動則殺人屠村之輩,村民對於外來人異常警惕,這也是劉緣到此後,村民們為何皆匆匆回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