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吳穹起了個大早,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著眼前自轉的行星。

在得到基因改造的選項之後,他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方向。

透過選中一小片區域的生物,他調出了基因改造的選項。

始蟲的遺傳物質,只有一條單鏈RNA。

吳穹選中了這顆小蟲子。

軟體介面上,出現了始蟲RNA的基因分佈圖。

點位1,點位2,點位3......點位709。

一長串RNA上,有效遺傳物質的表達點位是709個,其他大部分,都是不具備遺傳表達性的蛋白質。

現在,最主要的困難,是始蟲的繁殖能力,不強。

雙鏈結合這種繁殖模式,確實是很高階,也提供了更多突變可能性,與之失去的,是簡單快速的繁殖優勢。

就從這個方面下手。

他選擇了點位1,13,27,304,這個點位的功能性是最強大的,也是目前最適合改造的方向。

篩選到一長條的資訊,吳穹擷取了一些關鍵。

透過改造基因的鹼基對列,可以讓其獲得不同的突變進化方向。

吳穹歸好類後,進化方向列表也出現在腦海裡。

普通突變型別(1級)。

【普通突變模式1:溫感類。(嗜溫,會聚集溫度適應處)】(突變機率1%)

【普通突變模式2:PH刺激類。(嗜酸或者嗜鹼,會聚集在PH值異常處】(突變機率0.74%)

【普通突變模式3:壓強類。(分佈低壓海平面上,後期進化分支,浮游類)】(突變機率1.2%)

......

【普通突變模式127:多足類。(嗜鹽,透過多足抓取岩石類礦物進食,後期進化分支,多足爬行類】(突變機率0.09%)

強突變模式(2級):

【強突變模式1:互動刺激類。(對於碰撞物體,纖毛會做出擴大化反應,有機會升級到神經系統類)】(突變機率0.004%)

【強突變模式2:光感類,(喜光類:有機會進化出眼點)】(突變機率0.001%)

【強突變模式3:硬質類,(表層產生韌性細胞壁,後續進化為盔甲】(突變機率0.011%)

......

【強突變模式23:攻擊類,(透過吸入其他始蟲的胞質生存,纖毛長出硬質尖管倒刺,可以插入同類,並吸取胞質】(突變機率1.28%)

超突變模式(3級)暫無。

超凡模式(4級)暫無。

超突變模式和超凡模式?

吳穹對這些比較感興趣,看著這些東西現在沒開啟,他也表示理解。

生物的進化,不是一蹴而就。

始蟲的結構太簡單,沒有超突變和超凡是很正常的,就算真有超凡什麼,那也是個變形果凍。

吳穹想要的,是變形金剛。

透過了解這些突變模式,吳穹心裡也有了底。

如果按照自然的突變,那就是環境篩選。

這樣的話,普通突變型別的機率,只有千萬分之一,只有經歷千百代,無數種群的更迭,才能產生進化分支。

相比之下,依靠自己的基因改造,增加了一些基因片段讓其突變,機率就猛地上升了千百倍。

突變機率,那就是進化的成功率,重要性自不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