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這一切,吳穹靠在椅背上,閉目凝神,心裡都是那47個超突變型別。

本來,自己最希冀的,就是這些超突變型別能大放異彩,迅速的攀登科技,然而,真正到了選擇的時候,他卻放棄了大多數選項。

不是它們不強,而是在現階段,它們太強了。

強到吳穹必須放棄,斟酌使用。

超基因突變裡,當吳穹看了一下第一個突變模式【鏡面】,吳穹還有些好奇,只是覺得這就是一個好看的東西,也可能就是反反光什麼的。

看了軟體上給予的說明,再結合之前舒月和自己講解過萊德利基蟲的進化,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鏡面這把刀,太過鋒利。

用得好,披荊斬棘,用得不好,弄死自己。

這個超突變模式,進化未來,極致科幻,有一種外星生物的既視感。

而它,也是現今階段,最大的陷阱。

它的本質,是更加的效率化和小型化,和自封型的極致進化。

它的進化路徑,很先進。

給現階段的魃蟲加一個超級BUFF。

尖刺魃蟲透過吸收岩石,礦石,砂礫中的礦物鈣離子,慢慢累積到細胞膜上,在細胞膜上生成一層光滑的表面後,進化成鏡面魃蟲。

這種進化,在現在這個時代,獨樹一幟,可以說是超脫了現在這個時代幾億年。

也就是幾億年後,那些盔甲型生物的進化路數。

而現在,它就有了表面的這層閃亮而光滑的盔甲,最需要防禦的植物魃蟲,也還只是細胞布衣。

同時,這層盔甲還具備光滑性,導致行動起來,順滑靈活,行動所需要的能量,開始減少。

加上盔甲的遮光和反光作用,它接受的光能減少,消耗也會縮減,消耗縮減,體型就隨之小型化。

盔甲,是它防禦的第一個策略,而小型化,則是隨之而來的第二個策略。

越小,肉越少,捕食者也越不屑,畢竟,誰會放棄那些肉多的真核始蟲,去啃食這些小石子?

再者,就算來了有攻擊性的捕食者,甚至是進化出尖刺口器的捕食者,也插不中這些傢伙。

鏡面魃蟲體型小,表面光滑,隨便插的話非常容易插歪,而且它表面堅硬,想插也插不破。

而吞噬細胞型的捕食者,直接吞噬掉它,也要拼上足量的消化酶,才能融化它的鈣質外殼,得不償失。

有這功夫,還不如去吞噬那些真核始蟲或者真核魃蟲,肉又多,還不用剝殼,吃起來多香。

使得鏡面魃蟲,會成為食之無味的典型代表。

超突變,導致它超脫這個時代。

而且,它是一個單細胞物種,這麼進化,就等於給自己包裹了硬殼,早早登上巔峰的同時,失去了所有接下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