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溫和的態度讓李善微微鬆了一口氣,雖然他已經做了必死的準備,但能活著誰也不想去死。

這位名聲不大好的皇帝看樣子並不在意名聲什麼的。

李善是李儒的四子,長安事變的時候他才十二歲。因為王允搜捕李儒,為了自家血脈著想,李儒把自己的四子藏了起來。

直到董卓的舊部反攻長安之後,李善才得以趁亂逃亡。然後跟一樣,這位小公子在逃亡路上碰到了自己的表妹董白。

董卓最終是士族所殺,所以李善對士族好感很差。而李儒本身也並非大士族階級,所以李善從長安出逃之後一直打著報復士族的想法。

所以他得知荊州有一位諸侯對士族毫無好感,大力啟用寒門的時候,他立刻跑到荊州想看看是哪位英雄。機緣巧合下給劉琮提供了比較先進的地稅法。

劇本里面那個時空,劉琮進攻武關致使曹魏大力調動關中軍守備。而馬玩也趁機領兵叛逃到楚漢,於是給了劉琮任命他為丞相的機會。

不過後來劉琮看完劇本調頭跑去淮南了,也就錯過了一個人才的機會。

就這樣,劉琮和這位丞相之才的中年文士聊了一番,就明白自己錯過了多大的一個寶藏。

這完全就是一個為士族量身定做的敵人。他對士族非常瞭解,也明白他們的弱點在哪裡,對於階層的判斷很準確。

劉琮與其聊了一會,立刻將一群將軍連同馬謖等隨軍官員全部趕出去,和李善暢聊起來。

“陛下,現階段您朝堂上的矛盾尚不尖銳,還能維持平衡。”李善在劉琮面前坐穩之後,直接開門見山的向劉琮道,

“寒門與士族之間只能存在一方,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

“現在陛下正處於對外擴張時期,國內的矛盾尚不嚴重。但是再過百年,恐怕士族與寒門的矛盾可以摧毀整個帝國。”

李善的話讓劉琮一下子皺起了眉頭,對於李善的話語表示不認同了。

士族為何不能和寒門並存?他可是想盡辦法才維持住了現階段計程車族寒門的平衡啊。

而且這樣的平衡給他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因為彼此都有競爭對手,所以士族和寒門對他這個皇帝有一種競爭般的討好。

這擱以前和以後都是不可能存在的,無論是寒門還是士族,一家獨大之後都不會像現在這樣討好朝廷的。

不過李善現在說這個局勢不可能長久維持?這是什麼意思。

李善很快對此做出瞭解釋。

“陛下,士族和寒門,其地位的維持就不一樣,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李善神情極其認真的向劉琮解釋道,

“他們雙方的性質從本身就不一樣。這並不是簡單的大地主和小地主之間的關係。”

“士族階級大多起源於大漢以前的戰國時代。他們都是昔日戰國時期的貴族和許多前朝的開國功臣的後代。”

“他們不僅持有大量的土地,而且普通的農民更是類似於奴隸的存在。在這些士族的地盤上,農民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每一個士族的地界就類似國中之國。”

“而寒門並沒有這個能力,其所持有的只有土地。農民大多隻是為了耕種而租用寒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