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提議讓楊修沉默了許久,帶著他的提議離開了。

楊修不是那些儒生,對外的態度也是比較明白的。他也認為諸葛亮的計策的確很不錯,也是現階段對抗楚人的最好計策。

不過楊修不是墨守成規的儒生,但曹植是啊!他可是那種經常吟詩作對的小詩人,對異族有著非常高的反感。

楊修不認為這個現實的提議能得到曹植的批准。

楊修走之後,諸葛亮也信了數封信件,讓信使帶著四散而出。向隴西羌族,南中蠻族等對個地方,前往借兵。

同時諸葛亮還批准軍前司可以用資源拉攏楚漢計程車族,鼓動他們給劉琮添亂。大餅可以隨便畫,能不能兌現以後再說。

這些事情諸葛亮都是秘密去做的,他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劉禪都不知道。

因為諸葛亮清楚,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玩火。與廢漢帝的曹魏結盟已經是大忌了,要是再讓大家知道他還聯合外族對付漢人,恐怕他丞相也就幹到頭了。

尤其是像隴西都督關羽這種,對外族有著血海深仇,自然不可能理解他的命令。

不過諸葛亮也清楚,這是他唯一的辦法了。單憑蜀魏兩國的力量,即便是想攔住楚軍也是難上加難。反攻看更別說了,一旦楚人消化掉中原,將精銳部隊繼續用在征戰上,他們不可能有取勝的機會。

所以諸葛亮不得不放下身為漢人的驕傲,拉攏外族對抗楚人。這些外族在中原沒有根基,即便拉攏過來不會對蜀漢正統產生影響。

只要蜀漢能成功統一,一切都可以透過春秋筆法修改的。

“我希望史書可以記住我,為了大漢和陛下,我也算鞠躬盡瘁了吧。”諸葛亮嘆了口氣,無可奈何的自言自語道。

…………

…………

…………

楊修回到晉陽,面見曹植之後將諸葛亮的建議提了出來。果然不出楊修所料,曹植當即pass掉了這個提案。

“朕不可能為了霸業去犧牲我的子民的安全!”曹植義正言辭,毫不猶豫的否決道,

“那些外族胡人根本不可靠,把他們引入關內無異於與虎謀皮。那些胡人不受教化,野蠻無比,讓他們入關只會屠戮朕的子民。”

“更何況朕與劉琮之鬥乃同族內鬥,安能引外人相助?”

“此事絕對不行,這涉及到了我大魏的立國之本!”

作為根正苗紅的儒家子弟,他對於外族完全沒有好感。雖然這個時候還沒到“非我族者其心必異”的地步,但驕傲的漢人理念也讓他看不起胡人。

大漢立國四百年,從來都是靠本國之力擊敗敵人,從沒有用外族人對抗本國的先例。

曹植的反對,楊修也毫無辦法,他只能攤攤手宣告失敗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有另外一個男子從下面站了出來,冷靜的向曹植道,

“若是陛下還想讓曹氏正統屹立不倒,還是考慮一下這個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