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船隻在吳郡靠岸,劉琮的巡遊也來到了最終站——丹徒。

這裡是長江入海口,屬於半個海港,之前魏延就是從這裡上船北上的。而劉琮來到這裡,除了看海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考察一下當地的情況。

這期間劉琮巡遊了長江各個縣城,派遣心腹來考察政策執行情況。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部分縣城執行力度不夠,不過暫時還沒有發現陽奉陰違的人。

當然也只能說在長江主幹道上,這些官員還算收斂。因為基層官員基本上都是寒門,而監察官員則是士族,一般不會出現彼此勾結的情況。

但是要是像交州,揚州南部那些開發依舊不好的地方,還能不能像這樣執行力極高就不一定了。

這幾天劉琮一邊玩一邊工作倒也挺愜意,反倒是劉興感覺很不滿,他不喜歡待在屋裡。雖然嘴上說著不喜歡軍隊,不過一到無聊的時候就喜歡跑去看士兵操練。

別的不說,等我劉琮當上漢中祖之後,昭武皇帝的名號早晚是你的。

來到丹徒之後,劉琮對本地的漁業和官營鹽場非常感興趣。只休息了一天就帶著御林軍去海岸邊看新建的鹽場。

說來也慚愧,曬鹽法這個方法雖然是劉琮開創的,但是他從來沒來看過。正在居廟堂之高,他甚至不知道現在他統治下的縣城生活咋樣了。

畢竟一個國家國力上升期的時候,需要處理的政務多的讓人頭皮發麻。

在一眾士兵保護下,劉琮來到了一段海岸上。

在這漫長的海邊,幾十個曬鹽場建在這裡。陽光曬鹽只是劉琮提出的想法,最終落實的還是當地官員。

這些鹽場可以看出來不是很高明,最開始的幾個曬鹽場都是需要人力往裡面加海水。直到後面幾個才開始設計藉助漲潮的時候往鹽場灌海水。

這樣造粗鹽的效率非常高,短短几天時間就可以整出來堆積如山的粗鹽。之後還會由精製鹽坊去加工製作精鹽,這些都是官府賺錢的根本。

“陛下,吳郡鹽場生產的粗鹽佔全州的五分之一。多虧陛下的曬鹽法,讓整個鹽場產量增長了十倍以上。”當地的鹽場負責官員恭恭敬敬的向劉琮彙報起資料。從語氣和神情上都可以看出來他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出產的海鹽部分用於製作精鹽,大部分用於與當地的百越人做交易。”

大漢人口終究沒那麼多,生產這麼多食鹽會讓鹽價下降。不過因為劉琮經營的官府有更大的盈利模式,所以倒對朝廷財政影響不大。

不過大部分鹽還是用於和百越人做交易。用這些價格低廉的鹽換取大漢需要的勞動力。

透過這樣的手段,外加上各種利誘,江南的百越部落數量幾乎呈指數型暴跌。因為人口下降且資源沒那麼缺乏,百越人也不再下山劫掠。

整個江南的治安狀況都獲得了不小的提升,這就是經濟發展帶動的良性變化。

劉琮聽完官員的彙報,對此表示乾的不錯。至少官員是稱職的,把他要求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之後劉琮又前往了吳郡本地的工坊巡視了一圈。他可以看到大量工匠在工坊中合作生產武器和各種器具。

因為零陵的工匠學堂大量培養工匠,熟練工匠在江南已經多如牛毛。馬車,戰船,海船,武器,甚至鋤頭曲轅犁都可以批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