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楚軍的不斷推進,中原三州已經被楚軍控制。大漢十三州已經有六個州被楚漢控制,距離統一已經不遠了。

曹魏重建,曹植在晉陽登基之後立刻號召曹魏臣子歸降。

因為魏延在臨淄清掃的不夠徹底,如司馬懿等部分謀士成功逃到了晉陽,成為了曹植的新臣子。

在長達三個多月的整頓下,終於整合河北四州外加上關中和涼州,總兵力二十三萬。

這個兵力看起來很不錯了,但是跟楚漢比起來就是個渣渣。

楚漢收編了數萬魏軍,外加上大量的徵兵下,現階段總兵力超過四十萬。總人口在戶部統計之後,發現已經超過了一千萬。

曹植不是曹丕,有那麼高的傲氣。他接手的本身就是爛攤子,小朝廷內憂外患,國庫虧空,人心浮動。

雖然現在運氣很不錯,楚軍停止了進攻。但是曹植並不知道楚軍什麼時候恢復進攻,現在一旦楚軍繼續北伐,曹魏的兵馬根本攔不住。

於是曹植聽從了楊修的建議,一面派遣使者前往武昌求和,一面暗中派人去成都找西蜀皇帝劉禪聯合。

蜀漢從夷陵之戰開始就已經正式和楚漢撕破臉了。兩家從之前的私仇上升到了國恨,完全成為敵對國家。

而蜀漢在夷陵之戰以後國力也大損,總兵力從一開始的二十萬下降到了現在的十來萬。雖然佔據益州的山川之險,但依然無法面對逐漸強大起來的楚漢。

曹魏和蜀漢都是楚漢的敵人,既然如此兩者正好聯合,共同對抗楚漢。

畢竟在國家之間,只有永遠都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要能維護本國的利益,讓他們去和蠻夷合作都沒問題。

曹植想要聯合蜀漢的想法整合諸葛亮的意思。剛剛南征回來的諸葛亮正在考慮該怎麼處理和楚漢的關係呢。

繼續聯合楚漢北伐?

別開玩笑了,楚漢自己就可以把曹魏滅掉。現階段蜀漢尚且打不過南楚,更別說等到楚軍攻佔河北之後了。

諸葛亮雖然是靠著理想和忠誠在輔左蜀漢,但他也有現實的一面。他匡扶的漢室是也只能是蜀漢皇室,他絕對不允許有一個強大的政權覆滅蜀漢。

哪怕這個政權也是大漢皇室。

曹植派遣的使者一來到成都,就立刻被諸葛亮接見。在和使者私下談論了一番聯盟的條件之後,諸葛亮才將使者引薦給劉禪。

“陛下,今北朝遣使者前來聯盟,願結秦晉之好,共同抵禦南楚之敵,此乃良善之…………”諸葛亮拱手向劉禪進言,稱述結盟的好處。

不過實際上諸葛亮稱述不稱述都一樣,因為劉禪是不可能否決諸葛亮的提議。現階段諸葛亮依靠著南征南蠻,穩定南方的聲望位列宰相。朝堂上皆是投靠諸葛亮的東洲派和荊州派。

軍政經濟一把抓,即便劉禪拒絕了,也無法阻止諸葛亮透過結盟提議。

而劉禪也清楚這些,所以等到諸葛亮稱述完之後,他立即就同意了諸葛亮提出的結盟提議。

於是在諸葛亮的支援下,蜀漢在建興三年十一月與曹魏使者達成共識。曹魏和蜀漢彼此承認對方,簽訂不戰契約,共同對抗當今如日中天的楚漢政權。

一旦楚漢進攻其中一家,另外一家需要全力幫助。一家若要討伐楚漢,另外一家同樣要全力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