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帝本紀》

一如既往的昭武帝,看來自己距離中祖的諡號距離還是有點太遠了。

劇本前半段沒什麼變化,只是言辭和詞藻變得更加華麗了。陳壽在裡面用春秋筆法把劉琮所有的汙點全部美化,單純看一下,劉琮都感覺自己是大漢孤忠了。

不過在劇本里,讓劉琮沒想到的是,陳壽對於城陽之戰的大勝採取了否認態度。

【城陽之戰,先帝引精銳之師伏擊曹軍,大破之。此戰之後,曹軍損失超過八萬人,戰力一度損失到了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一。】

【之後曹操病逝,北方權力一度陷入真空。多年以來被戰爭所掩蓋計程車族矛盾在短時間被徹底引爆,最終衍變出了曹氏的嫡庶戰爭。】

【北方的內亂對先帝並非好處,其讓西蜀劉備看清北方虛弱的本質。這一發現迫使劉備修改其戰略意圖,將北伐改為東進。】

【先帝雖然已做出提前準備,但是速度卻晚了一步。在先帝之援軍到達夷陵之前,劉備已遣趙雲引兵三萬東進,突入荊南。】

【趙雲率領蜀軍三萬突進荊南,於先帝之後方大肆破壞。先帝怒之,乃親率五萬兵馬往徵之,乃用軍師龐士元之計,誘其入七崖谷,大火焚之。】

【劉備聞趙雲死,憤怒至極,乃言與先帝不共戴天,自此西蜀與先帝交惡。】

燃文

【建安二十六年十月,曹操之長子曹丕與次子曹植戰於濮陽。因曹丕勢力強勢,曹植最終兵敗而逃,曹丕繼位。】

【建安二十六年十一月,曹丕攜劍入朝,威逼獻帝退位,獻帝恐,乃從之,自此曹丕篡漢。】

【先帝聞之,悲痛欲絕,乃於武昌痛哭,昏厥三次。諸位士子乃請先帝繼位,以續大漢之正統。先帝怒而弗從,諸臣不肯,乃逼先帝繼位,先帝怒而走之。】

【十二月,江南祥瑞盡出,諸臣再度請先帝繼位,先帝無奈而從之。】

【先帝於十二月三十日繼位成大統,國號為漢,立長子劉興為太子,改建安為興漢,大赦天下。】

【興漢二年,西蜀劉備與偽魏結為聯盟,共同伐漢。乃出動十萬蜀軍與十三萬魏軍進攻大漢。先帝兵力不足,乃據長江防線而據守,隨即引主力西進,與蜀軍主力戰於夷陵。】

【此後數年,蜀魏相繼聯合,一起對抗先帝。先帝不斷征討,致力於統一大漢。】

…………

【興漢三年,零陵工坊研究出新式武器,可火光爆炸,驚馬駭人,稱之為火藥。】

…………

【興漢十九年,西蜀丞相諸葛亮遇刺於漢中,西蜀大亂。先帝聞之稱此為千載難逢之良機,引兵伐蜀。】

【興漢十九年十月,先帝兵臨成都。西蜀偽帝劉禪出降,收復益州。】

…………

【興漢二十七年,先帝引兵伐幷州,於晉陽偶染風寒。先帝體弱,未能堅持下去。】

【興漢二十七年十二月,先帝病逝於晉陽,諡號昭武。】

好吧,又是一次沒有成功統一的劇情。

劉琮無可奈何的放下了劇本,他基本明白了為啥打贏戰爭他還來劇本了。

雖然打贏了,但是打贏相繼導致了曾經的盟友背刺,劇本自然得出來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