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在武昌自領楚王的訊息不僅僅是讓曹操氣的頭疼,他同樣大幅度刺激了在成都劉備的野心。

歷史上劉備是在建安二十四年自領漢中王,這也是當時他迫不得已為了稱帝做的準備。

然而現在情況變得不一樣了,劉琮提前在武昌給劉備做了一個示範。

自立為王,先稱王在奏報,結果朝廷那邊只能不痛不癢的教訓幾句,幾乎一點懲戒都沒有。

甚至連劉琮提出太傅的官職, 朝廷方面也沒有反駁,只是提出以後再說。至於劉琮提出稱王的事情,朝廷也都預設了,甚至魏公府還派人去祝賀了一下。

這個發現讓劉備野心暴漲,他突然發現自己現在稱王的希望好像挺大的。

畢竟連劉琮那種卑鄙小人朝廷都沒有駁回他的稱王請求,那他這個大漢忠臣,上書請求稱王應該也不會被駁回吧?

不過劉備自然不可能主動提出這個要求, 他需要某個聽話且善於揣摩人心的臣子幫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這個人就是譙周。

很快在一天晚上劉備大宴賓客的時候, 譙周突然站出來上奏益州王氣瀰漫成都上空, 帝星南移之類一堆晦澀難懂的話。

總之譙周最後提出了一個表奏,懇請劉備上表稱漢中王。

這個提議一提出來滿座譁然,不過很快各個士子們豁然醒悟。

“譙大夫所言極是,主公乃大漢皇叔,信譽佈於四海,進位漢中王正合主公身份!”法正站起身恭迎道。

“主公乃當今天子按譜賜爵,正適合進位漢中王。”諸葛亮也點點頭說道。

無論是荊州派還是益州派,亦或者是劉備的老部將們,全部眾口一詞要求劉備進位漢中王。

劉備不可能和劉琮那麼無恥,所以劉備還是得講究三請三辭。所以在謀士們一起勸進的時候,劉備首先態度嚴厲的拒絕了。

然後諸位謀士不依不饒繼續勸進,劉備繼續拒絕。然後雙方拉鋸一般勸進了整整三天時間,劉備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了謀士的請求。

建安二十年,劉備於南鄭建立高壇,在諸葛亮法正等謀士的支援下自領漢中王。

自此劉備在漢中建王府, 封百官,法正諸葛亮等一班忠臣皆有官職。關羽張飛等武將皆封稱號將軍, 一時間劉備聲望大振。

自領漢中王之後, 和劉琮一樣寫了一封奏表,請求朝廷承認自己。

反正不管承不承認,他都已經是漢中王了,連各大官職都分封好了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三國鼎立之勢從此刻基本明瞭起來,現在只需要一點小變化,三國鼎立就會出現。

不過讓劉備尷尬的事情來了,朝廷對待他的要求和對待劉琮完全不一樣。

僅僅一個月,朝廷的信使就快馬輕騎而來,帶來了朝廷的詔書。

這不是承認劉備漢中王身份的,而是嚴厲的斥責劉備僭越,並強硬要求劉備消除所有僭越的東西。

這個詔書讓劉備白淨的臉色漆黑無比,心中非常不服氣。

他好歹也是大漢忠臣,為何劉琮那麼一個卑鄙無恥之徒可封楚王,而自己大漢皇叔連個漢中王都當不得?

於是劉備派人留下了使者,親自宴請這位朝廷使者。

在宴席上劉備不留痕跡的問起了使者朝廷的態度。

“為何朝廷不允許備為漢中王?”劉備問道。

使者回答比較中肯,有板有眼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