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選制簡單來說就是,由專門的人出題,由那些你們選上來的孝廉和茂才來做。”劉琮看著滿堂莫名其妙計程車子,認真的解釋起來。

“最後擇優選取士子來做官員,從分數高到低來分配職位。”

劉琮這個考選制度實際上就是科舉制度的翻版。不過他面向的並非全部計程車子,而是僅限於士族計程車子。

沒辦法,這年頭你搞個求賢令, 士族還勉強可以接受。但是要是你真的搞一個可持續性選拔寒門,那士子真能和你拼命。

所以一切都要循序漸進的,只要這群士子接受了考選制度,那科舉制度還會遠嗎?

不過很顯然,士子們不是很能接受這個,無論是荊州士族還是揚州士族都有些不樂意。

畢竟他們推舉的人能力咋樣他們自己門清……

舉秀才, 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士族雖然掌握著大部分教育資源,但是他們人數擺在這裡,根本多不了。而且優良舒適的貴族生活讓年輕計程車子更喜歡享樂而不是努力。

所以到現在這個地步,真要是硬性安上一個篩選條件,能透過計程車子並不會太多。

“主公,這樣對士的地位有所侮……”陸績有些不滿意的走上前,向劉琮想勸兩句。

“怎麼?難道你們這些百年大族連區區一個考試都沒信心過?”劉琮一臉驚訝,故作不瞭解的詢問道。

“不是過不了,是……”陸績有些尷尬,他的確對自家那些後輩沒多少信心。

當然這種事情心裡想想就行了,還是說不出來的。

“能過得了你們還說什麼呢,要是沒信心可以讓他們多讀兩年的書,反正我也不急這一時。”劉琮擺擺手,直接打斷了陸績的話,也堵死了其他想從身份上開口計程車族。

“反正考選每年都會有,不用擔心一次發揮失常什麼的。”

士族們又跟劉琮扯皮了一會兒,他依然希望讓劉琮停止這種篩選制度, 像大漢其他時期一樣士族給多少士子都照單全收就好了。

劉琮態度很堅決,無論士族怎麼勸,他都決心要這麼做。他平民軍官控制的軍隊和自耕農經濟體系做依仗,劉琮根本不害怕這些士族搞事情。

最後口乾舌燥沒有一點進展計程車族們只能放棄這一項。

“主公,那關於選舉官員,是荊州士子和揚州士子一起考嗎?”這個時候馬謖突然提出了這個問題,把大部分士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這邊。

這個劉琮早有準備,他很滿意的看了馬謖一眼,立刻胸有成竹的回答,

“關於官職問題,荊州士子佔六成半,揚州士子佔三成半。”

劉琮這一句話讓原本一起爭辯這個制度是否應該存在計程車族立刻發起了內訌。

“主公,揚州世家之前多支援孫吳,但是現今也是追隨於主公了。”諸葛瑾提出了反對,同時開口道,

“若是主公如此偏袒,恐怕會寒了揚州士子人心。”

顧雍,陸績等一班大儒也顧不上什麼臉面,親自下場爭辯起來。

揚州士族可不樂意自家地盤上摻雜這麼多荊州士族, 但是荊州士族佔到便宜了自然也不會拒絕這麼一個體制。

於是士族自家吵起來了, 兩家和花果山珍貴語音記錄一樣吵的亂成一團。

劉琮就在一旁慢慢看戲就好了, 最後在降低一點荊州士族的分成,讓兩家都滿意,這個制度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