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也。】

【自幼時我便常常熟讀兵法,操練武藝,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武藝高強且有才能的將領,渴望得到一個明主的賞識。】

【我曾經在荊州牧劉表麾下任職,跟隨過荊州軍南征北戰。在戰爭之中我逐漸發現,憑藉個人武力可以壯手下之士氣, 常常能否勝利都在鬥將環節。】

【所以我逐漸不再去熟讀兵法,常常操練武藝。這一選擇讓在不久之後平步青雲,被新任荊州牧劉琮賞識,提拔為了校尉,不久晉升將軍。】

【我永遠是主公最忠誠的將領,自長沙投靠, 某常為先鋒衝鋒陷陣。】

【只是,在真正的全面戰爭面前,個人武力的影響力開始降低, 越發看出對戰機的把控與謀略的能力。】

…………

【建安十六年,江東水軍都督周瑜病逝,同月,曹軍大舉南下威逼石頭城。江東上下一片恐慌,江東孫權在驚恐之餘向荊州求救,希望主公支援江東。】

【我後來常回憶此事,因為在這個時間段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曹軍注意力皆在石頭城,襄陽曹軍尚未做好準備。若是以一偏軍偷襲新野,主力北上進逼長坂坡,曹軍必定內亂。】

【只可惜,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主公選擇作壁上觀,並命令兵馬進駐江夏邊境恐嚇孫權。最後在石頭城吳軍慘敗,孫權妥協,雙方做出了共同協議。】

【建安十六年七月, 主公做出了北上進攻襄陽,只可惜戰機已經流逝。此時襄陽的曹軍已經做好了準備,兩萬曹軍在襄陽已經佈下鐵桶一般的防線。】

【荊州軍在血狼將軍裴柒的血狼營為先鋒攻破兩道縣城, 卻止步於襄陽城難以向前。因為沒能把握住戰機,唯一奪取襄陽的機會白白丟失。】

【這件事在後來的軍謀府中討論,被稱為戰略上最大的敗筆。而主公更是自稱這是他最大的錯誤。】

…………

【因為沒能攻取襄陽,荊州軍被迫南撤,唯一的作用僅僅是讓曹軍感到側翼危機,從而撤銷了對石頭城的包圍。】

【此戰之後,主公徹底與曹操撕破臉,而主公的信譽也因此一降再降,得不償失。】

【這件事之後,孫權雖然與主公結為同盟,然而卻對主公常抱有警惕。而益州劉備更是對主公提防不已,因此導致了不久之後的危機。】

…………

【建安二十年,孫權撕毀盟約,聯合劉備曹操共同攻伐荊州。這一次主公在軍謀府幫助下把握住了戰機,擊潰了曹軍與吳兵,荊州數名年輕將領聲望大震。】

【只可惜,敵人太過強大, 而主公並未做好完善的準備。三家共同的打擊下, 江陵陷落, 整個北方全部落入劉備之手。】

…………

【建安二十五年, 曹丕篡漢,主公感奪漢室之衰微,乃向季漢投降,並丟下了所有權力。主公包括某在內的數十名軍謀府參將追隨主公歸隱,正是退出爭霸舞臺。】

【原本我們風光無限,然而只因為一場戰爭因為戰機未能把控到位,導致一系列的連鎖慘敗。正如主公所說,遼東的一隻大雁煽動翅膀,就可引動交州的一場風暴。】

【此乃天數也。】

【荊州平南將軍,魏延記。】

合上這一次的劇本,劉琮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