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張松獻西蜀(第1/2頁)
章節報錯
建安十六年,漢帝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權勢之大,已無人可及。
這訊息播入漢中,早驚動了漢寧太守張魯。
張魯乃沛國豐人,祖上便是赫赫有名的張道陵。
張道陵在西川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人號張天師,人皆敬之。
張道陵死後,其子張衡行之。百姓但有學道者,助米五斗,這就是五斗米教。
張衡死後,張魯又行之。
比起老爹和爺爺,張魯玩的無疑花了許多:他在漢中自號為“師君”,來學道者皆號為“鬼卒”,為首者號為“祭酒”,領眾多者號為“治頭大祭酒”。
又蓋義舍:舍內飯米、柴火、肉食齊備,許過往人量食多少,自取而食;多取者受天誅。
凡是境內有犯法者,必恕三次;不改者,然後施刑。
所在並無官長,所有事物盡屬祭酒所管,張魯靠著這些手段,雄據漢中之地已三十年。
當初漢室以為地遠,不能征伐,就命張魯為鎮南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進貢而已。
如今張魯聽聞操破西涼之眾,威震天下,擔心曹操有取漢中之意,於是採用了閻圃的計策,與弟弟張衛商議起兵,打算拿下劉璋的西川后稱王抗曹。
而在襄陽城裡盡觀天下之事的沐風早已知曉了張魯的意圖,他也知曉劉璋昏弱,於是連忙寫了一封書信給正在江陵的劉備以及諸葛亮。
……
“沐風來信,明言張魯定要攻川,劉璋必會派使者尋他人相助,卻讓我多加接觸劉璋之使,以獲取西川之機遇。二位先生對於沐風之言,如何看待?”
江陵城裡,劉備合上了信紙,對著身前的諸葛亮與龐統問道。
“璋曾殺張魯母及弟,因此有仇。如今漢中、益州將亂,卻是取西川的時機,然而似沐風小童子所說,劉璋尋援,多半會是曹操,又為何要讓主公多加接觸呢?”
龐統一張醜臉上滿是不解,縱然他與諸葛亮乃當世大才,也沒法未卜先知,知曉曹操會將劉璋使者張松趕走的事情,自然也就看不透沐風的用意。
雖然同樣不解,但是諸葛亮比起龐統,對於沐風卻更多幾分熟悉與信任,於是對著劉備說到:
“沐風此舉,想來定有根據,主公可先派人關注劉璋舉措,若劉璋當真遣使者途徑荊州,亦可前往一觀,若益州之使依附曹操,徑往許都,那取西川之事,還需另取良策。
一旁的龐統聽著諸葛亮的建議,還想說先什麼,奈何一時間確是沒有更好的法子,只好點頭贊成。
於是劉備依照諸葛亮的建議,時刻關注著益州的行動,果然在幾日後,劉璋便派遣了張松為使,前往許都進獻。
見著張松前往了許都,劉備幾人無疑大為遺憾。
不過沐風卻比當世所有人都早早料到了一步:大破馬超的曹操日漸膨脹,又因為張松言語過激,竟然將其趕出了許都。
在許都受辱的張松打著轉,竟然直直的奔著江陵而來。
聽著探子來報,劉備對於沐風的判斷大感驚奇,而哪怕是諸葛亮與龐統都是驚歎不已。
連忙派趙雲到郢州界口迎接,這禮賢下士的樣子,倒是絲毫沒有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