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諸葛亮與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便在草廬之外碰面,準備出發前往新野。

看著眼前這座居住了多年的草廬,諸葛亮感慨萬千:雖然這臥龍岡是他為自己準備的潛龍之所,但居住的年歲一長,也難免多了幾分難捨難別的感情。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轉身招呼劉備三兄弟,心底卻依舊有些惆悵:

想當初,太公姜尚受周文王相邀,離開那坐了半輩子的釣魚臺時,是否當真志得意滿,毫無留戀?

“先生,待天下平定。先生若願意隱居此地,備絕不阻攔。”

劉備的情商顯然極高,一眼便看出了諸葛亮的心事,只好好言勸道。

“亮也希望有那麼一天,躬耕閒野,享太平之樂。”

諸葛亮一笑,其實他與劉備都明白,匡扶漢室,是何其困難之事。縱然他胸中有蓋世之才,也渾然不知何時才能完成這難以觸及的夢。

草堂的門被緩緩拉開,沐風與聽雨二童子走出門,見往日裡還高臥床榻的諸葛先生,今日卻已經在門口準備起行,心中也是多了幾分惆悵。

“先生,沐風自問有幾分才智,懇請先生帶我同往新野。”

“我……我也一樣,我有力氣!”

對著諸葛亮四人鞠了一躬,沐風懇請道。在他身側,聽雨也同樣附和高聲著。

“你二人尚未及冠,年歲畢竟小了些,還是先在岡上勤加耕讀。待到你們成人之後,再來相助主公不遲。”

看著溫潤如玉的沐風與沉穩耿直的聽雨,諸葛亮扇著鵝羽扇,柔聲勸說道。

劉備見諸葛亮並沒有讓二位童子同行的打算,即使對沐風充滿了興趣,卻也只好笑著說:

“二位仙童天資聰慧,又能得先生教誨,倒不必著急經世,不如先好生學習。”

看向一旁的諸葛亮,劉備打趣道:“若是臥龍先生的臥龍岡,又出個臥龍小童子,我劉備可不介意再上一次臥龍岡。”

“既是如此,下次相見,還望先生與劉皇叔莫要再相拒我們了。”

“那是自然,我還希望二位仙童能早日學成本領,一同加入匡扶漢室的佇列之中呢。”

看著劉備與沐風的交談完畢,諸葛亮撫須點頭,對沐風叮囑道:

“我書房所留書籍,你可以隨意翻閱,日後相見,若是你當真有所精進,便算作我的傳人吧!”

不等沐風回答,諸葛亮又轉向聽雨囑咐:

“你不喜讀書,這我能理解,但時至亂世,要想有所成就,還需得有一技之長。”

看了一眼一旁面似黑炭的糙漢,諸葛亮笑道:

“昨日張將軍傳你武藝,我瞧你學的極好,若有興趣,還需多加勤練。說不得日後還能馬踏沙場,當一名悍將。”

“謹遵先生吩咐。”

沐風與聽雨齊聲應道。

抬起頭,卻見諸葛亮已經上了劉玄德準備的馬車。

“我受劉皇叔三顧之恩出山,你們還需耕讀於此,勿要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掀起簾子,諸葛亮仍不忘囑咐。

聽著諸葛亮的話,沐風心中默默感嘆:

諸葛亮想著功成身退,可歷史上,這位千古名相卻是將一生都獻給了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不曾回到過這個茅廬來。

“聽雨小童,記得多加操練,下次見面,可莫要再被我一手放倒了!哈哈哈!”

隨著劉備行禮上馬,那張飛一聲大笑,震得沐風耳朵生疼。

關羽依舊沒說什麼話,只是看了沐風一眼,撫須上馬,與張飛跟著車馬並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