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愧是你,何國舅!(第1/4頁)
章節報錯
曲陽大捷後,皇甫嵩再次長途奔襲,向北急行軍。
將士們都累的吐血…
皇甫嵩卻堅持不肯多給些時間讓部隊休息,在他看來…時間就是戰機。
而皇甫嵩的用兵,曹操是佩服的。
原本只夠打到曲陽的糧草,愣是因為皇甫嵩的急行軍,而打到了廣宗城。
這一次…曹操也算是切實學到了一招。
他深刻的明白了,為何皇甫嵩當初出征時堅持只帶四萬人,多出的五千人還退了回去。
節省開支,減少後勤供給壓力,以最有效的將士人數,打最高效率的勝仗。
說起來,皇甫嵩過去在跟入侵外敵對峙,常常長驅直入上百里,後勤供給根本難以保證。能制勝的就是時間,有了時間就能掌握戰機。
他把在邊陲與胡人、羌人征戰的成功經驗帶到了這次征戰中,而這也讓他在戰爭中掌握主動權。
——部隊在糧草缺乏時,只有向自身要供給。
而誠如柳羽此前告訴過曹操的那般…
皇甫嵩的急行軍,精確計算戰爭耗資、胸有成竹、指揮淡定…
這些都使曹操受到極大影響。
讓曹操變得極其擅長指揮四萬人以下的戰役…
若是根據歷史原本的軌跡,在日後的戰爭中,除了赤壁之戰,曹操的任何一場戰爭也的確沒有超過四萬人上限!
而曹操以少勝多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多勝少的例子卻真的不多!
可見曹操深諳皇甫嵩的用兵之法,講究精兵、強兵。
而前面的戰場,便是廣宗城…
這是張角、張寶、張良的據點…
也是黃巾軍的核心所在。
與此同時…
曹操的一封書信,穿過了長長的路途,快馬加鞭的傳回了洛陽。
傳到了玉林觀,這封信箋中,飽含著曹操對戰爭的理解,以及他與皇甫嵩針鋒相對…或者說是…截然迥異的觀點。
他太渴望得到柳羽的回信…
他想知道,他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的?
…
…
玉林觀中,柳羽與荀彧是一道看曹操的這封信箋。
內容很全面…
幾乎把曹操三次與皇甫嵩針鋒相對的事兒詳細道明,而這也讓荀彧一陣唏噓。
「若是不看這信箋,我哪會想到,孟德在軍營中竟是如此不易!」
荀彧沒想到,是因為他不瞭解曹操…
柳羽可想的完完全全、清清楚楚…
曹操小時候就這性子,從魔獸少年到愣頭青…再到現在,寧折不屈…他有自己的想法,同樣的,他若是與皇甫嵩沒有意見相左,那才奇怪呢?
只不過…
曹操問的這孰對孰錯,這要怎麼解答呢?
「文若?你覺得…曹操與皇甫嵩爭執的地方,誰對誰錯呢?」
柳羽索性詢問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