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眼神中露出幾許無奈。

——“陳王需知,不是每個官員都是柳觀主,也不是每個官員都是曹孟德…甚至,大多數的官員面對這麼一筆賑災糧都會有貪念!官字怎麼寫?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口…先要餵飽了上面那個口,才有可能餵飽下面那個口!”

——“無論朝廷如何賑災,可賑災說到底,還是得靠地方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去推行,餵飽了他們,他們才會肯替朝廷,替天子賣命!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一捅即破!”

呼…

聽到這裡時,劉宏的眼眸睜大,他不可思議的望著眼前的這位“荀公子”。

心頭已然是悸動不已,驚駭不已…

羽兒這小小的“施粥”,經過他這麼一“借鑑化用”,其中竟是飽含著許多人性、許多權衡、許多大道理。

這些能夠吃透的難度,不亞於帝王心術!

——玉林觀…出人才呀!

這是劉宏心頭的呼喊。

“本王會把這條提議原封不動的奏請陛下,讓他按照這個方法賑災!”劉宏不自禁的稱讚道。“荀公子大才!”

“陳王過謙了,我哪裡有什麼才華?”荀彧連連擺手,解釋道:“這其中的許多道理,不過是從柳觀主的書中‘化用’而來的!”

“誠如柳觀主這《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教會了我何為‘照搬’?何為‘化用’?何為‘獨創’?”

“柳觀主另一本書寫《和珅故事》的書中,我亦是學會了,何為‘官’字?何為‘權衡’?如何賑災?或許這世上的一切,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柳觀主很擅長把複雜的道理蘊藏於淺顯的故事中,深入簡出,他才是大才!”

等等?

荀彧話講到這裡,劉宏眼眸一眯,倒不是聽他誇自己兒子,心頭高興,而是劉宏突然想起了什麼。

沒錯,荀彧提及的這“和珅”,他好像在哪聽到過。

一旁的蹇碩一下子回過味兒來!

這“和珅”出現過呀!

這不就是他三個月前打探情報所得,皇長子留給曹操的那封信箋中提及的故事人物麼?

正是因為這些人物,曹操才兩度敲響登聞鼓!

才以一己之力重創了整個宦門!

嘶…

似乎,這中間不光有和珅吧?

蹇碩記得,還有紀曉嵐,還有乾隆!

不過,最讓他蹇碩印象深刻的,還真是這個和珅…

那時候是一句——和珅倒,朝廷飽!

今兒個…又是一句全新的——“官”字兩張口,先要餵飽了上面一張口,才有可能餵飽下面一張口!

豁然…

皇長子筆下,這位“和珅”的形象愈發的鮮明,卻也愈發的複雜且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