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來啦。”伍秋雨正帶著村裡的婦人們在壩子一角捏菜團,看見她,臉上不由帶出笑來。

其他婦人也熱情的跟她打招呼,許問楓一一點頭回應。

“二丫,要不要嘗一個嬸兒做的菜糰子?裡面有肉乾哦。”巧菊在她家住過,知道她愛好吃。

許問楓笑:“好啊。”

“你這孩子,這麼晚莫不是還沒吃飯吧?”伍秋雨見她兩三口吃光一個拳頭大的菜團, 以為她餓著肚子在忙活呢,他家男人沒少跟她唸叨,村裡的鹽和糧食都是二丫在張羅:“你稍等等,嬸兒給你弄口熱乎飯吃。”

壩子上人人忙得不可開交,許問楓哪好意思添麻煩:“嬸兒,不用,我不怎麼餓。”

“不怎麼餓就是餓。”伍秋雨把手裡裝野菜的盆塞給巧菊, 起身道:“壩上有現成的火,又不費事,嬸兒給你熬點肉粥,正好還有點滷下水,搭粥正好。”

巧菊摟過盆放在腿上,一邊利索地捏著菜團,一邊道:“就是,不費啥事兒,要帶走的鍋碗瓢盆都搬來壩上了,啥都是現成的。”

“是呀,二丫你正是長身體的年紀,可不興餓著肚子。”旁邊的婦人也紛紛附和道。

她們家裡的小子都是跟著許問楓上過山的,小子們個個對二丫讚譽有加,沒少提二丫對他們的照顧。

再往前數,徭役那事,要不是二丫幫了大忙,這會想逃, 也沒法逃,有幾家捨得拋下自家孩子就這麼往外跑的, 再說村裡的青壯年全被抓去服徭役了,她們一群老弱婦孺跑出去能有活路?

怕不是會被人生吞活剝了!

還有農藥的事,雖說最終因為水澇,糧食沒能保住,但卻不能因此就抹掉二丫的貢獻。

巖灘村的男女老少,大部分人對她的觀感好著呢。

撇開那些不談,手裡菜糰子裡面的鹽就是人家二丫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吃不到鹽,他們哪有力氣趕路哦。

真要細數二丫對巖灘村的好,一下還數不過來。

許問楓聽著大家關切的話語,心中微暖。

稍後,伍秋雨盛來滿滿一海碗肉粥,許問楓道過謝,端著碗在壩子裡溜達著吃。

村民差不多全集聚在這裡,忙的熱火朝天,除去捏菜團的,斜對面還有一群老人在煮木薯山藥蛋子。

把山藥木薯蒸軟,晾涼碾碎之後,撒些鹽和蔬菜粒,細細搓成湯圓大小的丸子, 這是專供給幼子老人的主食。

最裡面有一群人在燻肉,烤肉乾,這批肉是最後獵的,在山上沒燻幹。

村裡有力氣的漢子都聚在壩子尾部,收拾葛根,拉磨過濾,這批葛根正是許問楓和吳滿貫在山裡收穫的那幾千斤葛根。

那麼多,她一個人的話,估計要磨幾個月,索性全貢獻出來了。

夠他們忙個通宵達旦的。

一百斤葛根大概能出12斤粉,三千多斤也就出400來斤粉,許問楓打算要個一二十斤偶爾解解饞就夠了,其他算是給村民的人工費。

她不靠這個吃飯,可村民們就不一樣了。同樣的東西在不同人的手裡,具有不同的價值。

許問楓端著碗,所到之處,大夥再忙都會抽空跟她說兩句話,一圈溜達下來,一碗飯也就吃完了。

許問楓端著空碗,去了老人群那邊:“阿嬤,你回去歇著吧,一會我叫秋靈來替你。”

後天就要啟程了,累出個好歹,最後要麼是老爹抗,要麼落她們這些小輩身上。

感受到來自孫女的關懷,讓老太太頗為受用,少見的慈愛道:“不用不用,這點活又不累人,倒是你忙一天了,趕緊回去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