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少林寺》電影爆火的時候,劉洪昌在黃金期貨上的耕耘的果實,也終於開始收穫了。

劉洪昌的一億港幣,全部都是在79年八月前投入的,當時的黃金價格不到300美元/盎司。

短短四個月過去,金價在79年上漲到了500美元/盎司。

到了1980年的1月的頭兩個交易日,金價達到634美元/盎司。

隨即米國財長宣佈財政部不再出售黃金,之後不到三十分鐘金價就達到了715美元/盎司。

21日,黃金價格再創新高,達到了850美元/盎司,一直維持到23日。

隨後當卡特出手打壓金市,維護米國地位時,當天金價下跌50美元。

期貨不是股票,風險很大,所以孟浩沒等金價到最高價的時候,便開始分批出手進行交割。

孟浩的操作十分保險,最初只是用了6000萬港幣,充作保證金的百分之十。

另外的4000萬港幣,全都用來應對金價的波動,隨時增加保證金以保證不會在波動中被強行平倉。

6000萬動用十倍槓桿,所能使用的港幣數量就是6億。

孟浩在七月份買入黃金期貨的時候,當時的金價只有276.6美元/盎司,6億港幣一共買入了27.1萬盎司的黃金期貨。

一直等到80年1月16日,黃金價格漲到786.5美元/盎司的時候,便開始進行交割。

由於期貨的交易都是委託給中間商的公司,中間商則是需要去聯絡交易員,讓交易員尋常對手平倉。

當時的交易員全都是手工操作,而不是使用電腦進行操作,所以平倉的速度很慢,必須要預留出至少四天的交易時間,才能夠安全離場。

若是真正等到最高價的時候再出手,那麼你最終的結果就是沒人接盤,而將資金全部虧損在裡邊。

等到全部出貨之後,劉洪昌這次獲得了1.38億美元的利潤,摺合11億港幣。

期貨上除了在漲的時候做多以外,還可以在跌的時候做空。

金價在1月21號達到850美元/盎司,而到了2月11日就下降到了714.5美元/盎司,到了2月22日的時候,金價更是再次重挫145美元,到3月18日,勐跌至474美元。

在做多完成交割之後,劉洪昌擔心風險太大,抽走了7800萬美元,剩下的6000萬美元任由孟浩發揮。

在1月21日,孟浩重新建倉,準備進行做空。

由於當時最低槓桿是十倍,所以這次他只投入3000萬美元做保證金,隨後不斷增加保證金的數量,將槓桿壓低到了五倍。

也就是說,他所能動用的美元數量是三億美元,共買入35.3萬盎司黃金期貨。

2月18日當天,金價已然從850美元/盎司的價格,跌至612.5美元/盎司。

這一次的做空,孟浩再次從黃金期貨當中,賺取到了8313萬美元。

從79年8月前進場,到80年2月18離場,在孟浩的操盤下,使用劉洪昌東拼西湊來的1億港元,賺取到了2.21億多美元,摺合港幣17.68億。

要知道,這些可全部都是現金,而不是資產。

很多的富豪,別看資產幾十億上百億,但是真讓他拿出這麼多的現金,卻是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拿不出來。

如果算上資產的話,劉洪昌如今的身價已經超過50億港元了。

畢竟,光那一萬多幅近現代名人的字畫,其價值就已經有18億,再加上17.68億,還要那些個古董、後來拍攝電影賺取的錢,影視城和食神居,絕對已經超過了。

當然了,這個時候劉洪昌還不知道,孟浩為他賺取了那麼多的錢。

80年的2月15號就是除夕,他在12號這天就趕回寧州了。

事實上,就算劉洪昌知道自己擁有了那麼多的錢,他現在也不打算全部花出去。

尤其是不打算購買房子和構建自己的院線上花錢,因為他知道還不到時候。

等到日不過國與內地談判,鐵娘子在京城摔了一跤後,港島的房產會快速暴跌,那個時候才是劉洪昌抄底的時候。

他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儘量的增長自己手中的現金,以便在未來繼續投機收割。

……

劉洪昌回到家裡後,每天登門的人簡直是絡繹不絕,而且沒有一個人空著手來的。

這些來送禮的只有一小半是街道辦縫紉社的人,更多的則是想要讓自己家孩子進入縫紉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