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章,第一課(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轉眼,時間已過了三日。
這一天天還沒亮,武秋生便從床上爬了起來,完成洗漱後,來到了孫家演武場。
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僅看了拳經,還和府裡的一些拳師交上了朋友,知道孫祿堂有聞雞起舞的習慣,故而他才起的那麼早。
無論是小時候讀過張良拾履的故事,還是穿越前奮鬥的經歷,都告訴他,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他要學好功夫,得到真傳,除了自己刻苦之外,還要在孫祿堂心中有一個好印象。
而早起,就是他給孫祿堂留下好印象的第一步。
想法是好的,事實卻有些殘酷。
武秋生來到孫家的演武場時,公雞還沒有打鳴,然而一身勁裝的孫祿堂,卻已經等在了那裡。
“既然來了,那便開始吧。”孫祿堂早察覺到有人靠近,也從腳步聲中聽出,這人就是武秋生。
對於武秋生能起的這麼早,他心中還是很開心的,但面上卻完全看不出來。
武秋生抱拳,躬身應是。
“秋生你今年十四歲,骨骼還沒有完全定型,照理來說,你這個年紀學武,並不算晚。
不過,我們江湖中有名望、有實力的武術家,大多都是從小就開始練武。
郭雲深、李洛能、楊露禪這些老前輩無不如此,就連我,也在十一歲就開始站樁。
當然了,習武晚,不代表成不了大器。
歷史上,習武晚,成就高的,也不是沒有。但這些人,無一不是心智堅毅之輩……
我說這些你可明白什麼意思?”
武秋生答道:“小侄明白,我的起步已經算是晚的了,如果再不努力,就不會有成就。伯父您這是告誡我,練武一定要刻苦。”
“嗯,孺子可教,既然你懂這個道理,那老夫也就不多說了,我們這便開始吧。”孫祿堂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始了第一堂課。
“我華夏武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即便有許多武學,已經消失在時間長河中,卻也有不少流傳至今。
據我所知,如今流傳下來的門派,就有上千家,其中的武學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武學門派中,只要是出類拔萃的,說到武術,都離不開一個關鍵字——“氣”。
《黃帝內經》記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和諧)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莊子》也有“吹噓呼吸,吐故吶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之說。
道家所說的氣,包括精氣、元氣,神氣,命氣等等。
但這些對於我們學武之人來說,過於虛無縹緲。
對於我們來說,所謂的氣,就是熱。
人只要運動就會發熱,發熱的厲害了,就會流汗,這其中所產生的熱,就是我們武學中的氣。
然而人一動,熱量就蒸發了,氣也就散了,我們習武,就是為了控制這股氣,減少甚至避免其流失。”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人就像一個籃子,氣就像水。
竹籃打水一場空,想要減少甚至避免水從籃子裡流出去,無疑是很難的。
不過人體畢竟不是籃子。人體內有無窮多的秘密,想要留住氣,無疑要比竹籃留住水簡單。
這跟洗熱水澡是一個道理,人洗熱水澡,在熱水中泡久了,全身毛孔受熱都張開,體內的氣會隨著毛孔漸漸地散發出去,所以人洗熱水澡會渾身出汗。
這個時候,猛地一出浴室,被冷風一吹,人全身一個機靈,面板受冷刺激,雞皮疙瘩一起,毛孔便開始緩緩閉塞,阻止氣的流失。
拳經上所說的煉精化氣如洗澡,養氣歸丹冷風吹,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