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章,驚人的突破速度(第1/3頁)
章節報錯
九州大陸,陳國豐平縣、猛追灣。
此時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灼熱的陽光,穿過雲層,繞過屋簷以及樹蔭,從緊閉的窗戶中灑落,將原本昏暗的書房,照的透亮。
書房之中,王陽明穿著一件單衣,筆直站立在書案前,一手提著筆,一手背在身後,一筆一劃的正寫著什麼。
他每一次落筆,豐平縣的上空,便會有才氣湧動。其動靜之大,不比那些鎮國,乃至傳天下的詩詞小。
只是,這些才氣出現的快,消失的也同樣快,很顯然王陽明所寫的這份作品,還有很大的缺陷。
只有這個原因,天地間的才氣,才會如此不穩定。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王陽明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長長嘆了一口氣,揹著手離開了書案。
“還是不行,難怪孔聖會說,三不朽中以立言最難。
以我如今的才學,無論是經義還是策略,都難不倒我。
著書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花時間,也可以做到。
不過,當我涉及到立言時,卻深感無力,自覺力有不逮,看來想要立言,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儒家的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孔夫子後人,大儒孔穎達疏:“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立德指的是樹立德行典範、個人的修為,亦是人存在這個世間的根本。只要盡到個人的本分,即有德行的光輝呈現。如再加以反求諸己,盡其在我,則是德行之所在。
立功指的是功績偉業,是大格局的功業,但其只是一時貢獻,且要有外在條件有機緣之配合,始能為社會造福利,為國家建功業。
立言指的是寫出一本傳世之作,如恆久長存的言論、思想、萬世教訓。
孔子成聖後,一萬年的時間裡,除了孔子本人外,唯一一個立言的,只有孟子。
九州大陸儒學一道,只有他們二人的言論,可以接受時間考驗,流傳百世,放諸四海而皆準。
三不朽中,立德是沒有條件,人人均能為之,則只要一己之力就能完成。
而立功,則需要有外在條件機緣配合,在某個時代,做出比較的貢獻,並獲得世人(當權者)的認可。
譬如文天祥,他就只是立了德。
文天祥,是歷史上的抗元名臣,然而他的反抗,並沒有起到效果。
故而他的德行,雖然感動後人,卻沒能做到立功。
至於立言,為什麼最難,這其實不難理解。
傳諸百世、放諸四海皆準的學問,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比如說牛頓三大定律,他們在宏觀物理學上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放在微觀物理中,就是錯誤的。
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傳諸百世、放諸四海皆準的學問有多難。
“陽明你莫要太在意一時之間的得失。
自古以來,立言者無數。
然唯有孔聖仙師,以及亞聖孟子成功。
如今你的境界,還不到長生,能有現在這般成就,已經能稱得上前無古人了。”
見王陽明嘆氣,一直坐在書房中的聖院教授,不由出聲安慰。
“李教授謬讚了,陽明何德何能,能夠稱得上前無古人?”王陽明謙虛道。
兩人說話間,門外突然進來一人,此人身穿儒炮,額低口窄,鼻樑低矮,不是大儒澹臺滅明,又是何人?
當然,這次來的,並不是本尊,而是和上次一樣,只是一具分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