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秋生順利的,進入了豐平縣聖院內。

遠在百萬萬里外,魯國聖院審閱堂的李雲聰,同樣順利的,見到了傳說中的大儒。

今年在審閱堂中,執勤的大儒,地位非同一般,乃是孔聖七十二弟子之一——澹臺滅明。

澹臺滅明在孔聖諸多弟子中,不顯山不露水,但能成為聖人親傳弟子的,哪有簡單人物。

即便在師兄弟中,並不起眼,但他的修為,畢竟達到了大儒境界。

只要有些見識的,沒有一個人,會小瞧這麼一位存在。

李雲聰,就非常崇拜眼前的這位,不僅是因為他的身份,更因為他在畫道上的造詣。

“不知在看完文稿後,大儒會不會給我個機會,考驗我一番。”

懷著緊張、忐忑的心情,李雲聰小心翼翼的把自己抄錄的兩份手稿,放到了澹臺滅明面前的長桌之上。隨後恭敬的退到一旁,等待大儒翻閱。

早在李雲聰進來之時,澹臺滅明就注意到了這位學子。

見對方態度恭敬,即便自己始終閉目養神,沒有絲毫理會這個學子的意思,對方也只是靜靜地侯著,不發出一點聲音,澹臺滅明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個孩子的心性不錯,不驕不躁,是個可造之材,有空可以指點他一二……”

如今,距離孔子成聖,已有萬年。

孔子七十二弟子,都是他成聖之前所收。

算起來,澹臺滅明的年紀,也已經超過了一萬歲。

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他遇到的天才不知凡幾,李雲聰雖是天之驕子,表現的也頗合老人家的心意,卻也只讓他生出了指點一番的心思罷了。

關注李雲聰,只是順帶。澹臺滅明坐鎮審閱堂的主要任務,是監察天下聖院,不錯過一篇好文章,很快他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兩份手稿上。

“嗖~”

沒有動用才氣,只是心念一動,長桌上的如同畫卷一般,捲起的紙張,緩緩攤開。

“也不知這次送來的,是什麼樣的文章?”

能同時獲得三位聖院導師認可,這種文章絕對不會差。

對澹臺滅明來說,讀一篇好文章,就如同夏日裡喝下一碗冰鎮酸梅湯,那滋味,真的是妙不可言。

即便他已經成為大儒,也不免有些期待。

“嘩啦~”一陣微風吹過,紙張輕輕飛起,很快就懸浮到了澹臺滅明的面前。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有點意思。”澹臺滅明一邊默誦,一邊點頭。

等他把全文讀完,頓覺一股暖流從腳底板,衝到了頭頂,舒爽不已。

“好,寫得好啊!

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行文流暢,用典恰當,寓意深遠!

此書一出,《蒙求》的地位怕是不保。”

如此文章,讓澹臺滅明心情大好,很快他又看起了《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文字優美,涵蓋的內容也極其豐富,通篇讀下來,澹臺滅明如飲瓊漿,當真是身心舒暢。

“好,好哇!

不知哪個國家,出了這等奇才,光此二書,若能廣傳天下,散佈九州,教化之功便蓋天下。

除了幾位虛聖和老人,怕是無人能及。

如此人物,潛力無窮,老夫一定要見上一見。”

打定了主意,澹臺滅明一下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對著李雲聰問道:“你可知這兩篇文章出自九州那個國家,哪一人之手?”

李雲聰恭敬答道:“回大儒的話,這兩篇文章,並沒有作者的署名,所以學生並不清楚是何人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