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上古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武道一脈,從有記載至今,已有數百萬年曆史。

數百萬年中,無數天驕豪傑湧現,創造出了一部部神功秘法。

然而,神功秘籍雖多,卻不是門下每個弟子,都能學習的。

許多重要的典籍,非宗門親傳弟子不能學。

更有甚者,宗門內的某些武功,只傳掌門一人。

這麼做,固然有保密、防止被人偷學的因素在內,卻也代表武道一脈,大大小小的宗門,對於功法的重視。

武道一脈重視功法,我們儒道一脈,同樣重視經史典籍。

因為孔聖是在近萬年內證道的緣故。

我們儒道一脈,無論是底蘊還是傳承,都遠不如武道。

等同於武道功法秘籍的經史典籍,也僅《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寥寥幾本。

秘籍少,能夠培養出的人才也有限。

因此,但凡儒者,都希望有新的經史典籍問世。

為了鼓勵門下創新、子路、顏回、孟子等虛聖,定下了規矩。

若有人將自己的作品,供奉於聖院,並且才氣超過三尺。

這部作品的投影,就會透過法陣,進入聖院審閱堂。

如果有幸,能夠獲得坐鎮聖院大儒的認可,作者就能獲得巨大的好處。

據說,司馬遷就是因為將《史記》,供奉於聖院,從而得到了虛聖孟子的指點,這才能夠突破原有桎梏,進入等同於長生第九境的大儒境界。”

“所以,伯父你是想把《三字經》和《千字文》供奉於聖院內,以此嘗試獲得機緣?”經過澹臺仲元這麼一解釋,武秋生算是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沒錯。這兩本書,秋生你是第一作者,我是第二作者。

雖然,秋生你追求的是武道,才氣對你無用。

不過,若是這兩本書,真的獲得了聖院大儒的認可,大儒們也絕對不會虧待於你。”

因為兩個位面的歷史不同,導致武秋生給出的《三字經》、《千字文》,錯漏百出。

這樣的文章,就算有其可取之處,但因為文中謬誤過多,肯定會被刷下來,甚至連進入聖院,評定才氣的資格都不會有。

不過,經過澹臺仲元修改後,全新的《三字經》,《千字文》就不一樣了。

知識豐瞻,音韻諧美,用典正確,讀起來朗朗上口。

不但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更能讓人瞭解九州歷史,體會漢字傳情達意的準確與精美,認識古人的智慧,一窺國學堂奧。

更為重要的是,有了這兩本通俗易懂的蒙學教材,孩子開蒙讀書識字將會變得簡單。

以澹臺仲元的眼光,這樣兩本足以稱得上是“蒙學之冠”的著作,對於儒道的傳播,絕對有著難以想象的好處。

“既然伯父已經決定那便放手去做吧!”

《三字經》、《千字文》,對於武秋生來說,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如果真的能用這兩本書,換取好處,他絕對會舉雙手贊成。

“既然秋生也同意我的做法,那麼明日中午,就隨我一起前往聖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