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英雄的國家並非是不幸的。

需要英雄的國家才是不幸的。

——貝爾託·布萊希特《伽利略傳》。

哐當哐當。

綠皮車,帶有節奏的聲響,讓沈放倍感熟悉。

按照原本的計劃,沈放坐火車南下重回《神鵰》劇組。

之前已經跟餘敏導演透過了電話,目前《神鵰》劇組的拍攝還算順利,現在就剩下最後的一場大戲鏖戰襄陽了。

這挺好,他沈放能撈到許多角色。

但,直到離開京城,沈放也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布萊希特式的電影。

他雖然有姜汶的電話,卻並沒有打過去。

沈放莫名就覺得,如果自己向姜汶問了這個問題,可能會得到答案,但也很可能,他會一臉得意,繼續故弄玄虛。

於是,沈放決定自己弄明白這個問題。

他先是去走了幾家京城的書店,一方面找尋布萊希特的著作,另外就是買一些複習材料,他得再參加高考。

可能是沈放去的書店不太對,布萊希特的作品很少。

想來,中戲或者北影的圖書館肯定很多,但眼下他還不是這兩所學校的學生。

在自己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布萊希特作品裡,沈放選擇了這本《伽利略傳》。

他只是很好奇,為什麼一個戲劇大師會寫這麼一部看上去好像是傳記類的文學作品呢?

但很快,沈放就發現自己錯了。

《伽利略傳》本身是一個劇本,布萊希特在開頭就羅列了角色名單,這是劇本最明顯的標誌。

這個劇本的故事,開頭就講的很清楚了。

伽利略想要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

可是,沈放又十分確定,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直到他看見了這兩句話。

沒有英雄的國家,那麼,大概就是這個國家國泰民安不需要英雄。

所以,這樣的國家很可能是好的。

需要英雄的國家,就說明這個國家正在發生悲慘的事件。反而是不幸的,對呀,確實如此。

這兩句話表面理解並不難,但沈放又能清晰的感覺到,這兩句話的理解不能流於表面。

沈放又莫名覺得,這是不是在內涵漂亮國?

他們那邊超級英雄氾濫成災呀。

雖然,布萊希特是一個共產主義者,可大概他也不會有這種心思吧。

“瓜子兒、泡麵、礦泉水……”

“媽媽,我要我要……哇啊!嗚嗚……”

“哎呀!哭什麼哭呀!你個不讓人省心的玩意!”

列車裡嘈雜的很,沈放想看書,也看不進去。

腦中思索了半天,也還是想不明白那個問題。

布萊希特這位戲劇大師的體系,好像真的不太好懂。

沈放只好微笑著合上書,聽著滿車的嘈雜,眼看著車窗外不斷倒退的風景。

感受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