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小子就是李梟?”靠在街邊的一個角落裡面,坐著一位老者。

這老者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老年斑,花白的頭髮在腦袋上挽了一個髻。身上穿著身月白色長袍,半坐半躺在一張矮榻上。一雙眼睛卻是神采奕奕,居然帶著些老鷹的光澤。如果光看這雙眼睛,你會以為這只是一個二十幾歲的人。可眼前的老者,卻看不出年齡。

說六十也行,七十也可以,八十不為過。九十……也有些像!

“回老祖宗的話,那個人就是李梟。如今的大明其實就掌握在他,孫承宗,張煌言的手裡。對待東林黨人,也數他的手段最為酷烈。”一個四十幾歲的漢子,坐在老者身前。一手拿著茶壺,蜻蜓點水般在一圈茶盞中旋轉,溫熱的茶湯恰好點在各個茶盞之中。

“好年青啊!這看著也就二十幾歲的模樣,年紀輕輕就達到如此高位,手下肯定有兩下子。”老者盯著李梟看了足足有半分鐘,重新躺到了躺椅上。

“老祖宗,人家可是了不得呢。聽說他家裡被韃子屠光了,只剩下幾個弟弟妹妹。十幾年前,他就是帶著幾個孩子走出了滿是死人的家鄉。可如今您看,堂堂遼軍大帥,手握雄兵百萬。

北平韃子,南征紅毛,令倭奴、朝鮮臣服。一樁樁一件件,拿出來說說都是蓋世英雄所為。

可他偏偏在午門外,殘殺我儒家弟子數千人。如今他的爪牙在江南,大肆屠戮江南士子。聽說杭州、蘇州、已經是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了。我儒家實已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大劫難,老祖宗,您若是再不說話,我儒家一脈休矣!”

“呵呵!東林雖然是我儒家一脈,但他們信奉的王陽明的心學。凡事不問對錯直指本心,王陽明的學說雖好,但被那些東林黨人弄得偏頗了。

手掌國家權力,卻為了一己私利,維護著讀書人不繳納賦稅的祖訓。以至於堂堂大明山河凋敝,拿數萬女真韃子沒有辦法。

聖人說,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的眼裡,恐怕只有家而無國,更不用說天下。滿腹銅臭利慾薰心,又怎麼能贏。依老夫看,這些人已經踏入了邪魔外道之中。他們活著,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

倒是眼前這個小子,能夠做到有教無類。將咱們大明的娃娃都送到學堂裡面,不但管一餐飯食,還不收任何學費。老夫熟讀二十四史,也不知道哪朝哪代幹過這樣的事情。

尤其是他一屆軍閥,能夠如此把錢花在教育上,更是十分難得。李梟啊李梟!如果你真能透過老夫的考驗,祝你成就大業又有何妨。千年儒家屹立不倒,老夫不就相信你有能耐毀了這千年的文華。”老者開始還在和中年漢子說話,到了後來更像是在自言自語。

“可他請的那些人教導學生們習字,根本不教授四書五經聖人之言,更不教授他們啟蒙讀物。只是教一些鄉村俚語,簡直是侮辱斯文。”中年人有些不以為然。

“侮辱斯文?老夫看未見得,你現在就算是想教四書五經,又哪裡來找那麼多能夠講解明白的人來教?別忘了,東林黨是他的敵人。全天下的讀書人,沒幾個人願意幫他。能夠有現在的成績,已經算是不錯了。”

“老祖宗似乎對此子特別偏愛!”

“我儒家一脈在世上已經千年之久,自聖人與亞聖以來,第一次有機會讓全華夏的人都學習我儒家文化,老夫又怎能不興奮?”

“這個小子他會願意跟咱們合作?”

“會的,他一定會的。因為他手中,現在最缺的就是可用的讀書人。你沒看到,江南對壘如此激烈,他也不得不啟用好多東林黨人。無它!根底太薄,夾袋中沒有人才而已。呵呵呵!”老傢伙端起一杯茶,發出如同夜梟一樣的笑聲。

李梟卻不知道底下還有人看他,大口喝著酸辣湯,吃著驢肉火燒。辣椒這東西自從民間開始種植以來,已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這種恐怖的味道。很明顯,大明廚師很具有開拓精神。他們以極其大無畏的精神,把辣椒塞進了驢肉火燒裡面,還他孃的是極品變太辣。

不明就裡的李梟咬上一口,毀滅性的口感和味覺,像原子彈一樣的嘴裡炸裂。

辣味兒驢肉火燒?

抄起旁邊的茶壺,開始澆花一樣的喝水。

午飯李梟再也沒碰別的東西,就這餅乾吃了罐午餐肉罐頭,現在他拒絕李浩介紹的任何食物。

真他孃的坑人!

走南闖北的李梟,終於在吃的上面栽了大跟頭。沒辦法,誰他孃的聽過驢肉火燒裡面裝變太辣椒的。

下了酒樓,李浩都離得遠遠的。大哥現在火氣很大,萬一使出無影腳來,自己未必扛得住。

哥仨下了酒樓,一路向五臺山行進。李浩跟著那位張道陵的人來信,此時張道陵還在五臺山中的道觀裡面。

爬了好幾次五臺山,李梟還是第一次聽說五臺山上有道觀。倒是見過魯智深大鬧過的天王殿,當地人說得有鼻子有眼兒,不容得你不信。更加不會允許說魯智深是中人物,根本就是虛構的云云。但凡你在五臺縣敢說這樣的話,立刻就會被全縣父老的口水淹死,尤其是山門下賣香的小販。

賣香的小販很多,李浩隨便買了一些就上山。李梟也不管,自己不拜佛,對別人拜佛也持寬容的態度。宗教自由嘛,不管哪個年代,道士和尚都得混口飯吃。如果他們真的教導信徒積德行善,這也算是一件好事。

秋日裡逛五臺山,李梟帶著人在山間漫步。一邊走一邊愜意的欣賞秋日美景!

天很不錯,明晃晃掛在天上的太陽,再沒有夏日那樣耀眼。天空上掛著白色的雲朵,左一堆右一堆,各式各樣的隨風飄動。空氣好的令人髮指,吸上一口神清目明,不愧是天然氧吧。

走上一條岔路,山上的香客開始少了起來。更多的人面帶病容,步履蹣跚的拾級而上。輕一些的需要人攙扶,重一些的則直接被抬在擔架上,直接抬著上了山。據說山上來了位老神仙,乃是孫思邈轉世。只要你有病經他的手一碰,立刻就會復原如初。

李梟這一群十幾個,個頂個都是膀大腰圓的壯小夥。一身橄欖綠色遼軍軍裝,頭上戴著大簷帽。腰間繫著武裝帶,武裝帶上的手槍套裡面,插著左輪手槍。槍口雖然朝著地面,可陽光照在槍口上的寒光依然攝人。

知道這是遼兵,山上的人都不敢跟他們搶道。前邊有抬著擔架的,還主動讓路,讓他們先走。

這裡不是遼東,山西的百姓很少有人參軍。對遼軍自然產生不了多少親切感,他們對遼軍,本能的感覺就是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