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冬天很快過去了,春天來了。
李梟看著院子裡的樹枝上慢慢爬上了嫩綠!
北方就是這樣,因為氣候的不同。關中的桃花都開謝了,遼東的樹枝還是光禿禿的。
這兩個地方李梟都剛剛去過,一個是為了公,一個是為了私,目的都跟死人有關。
去西安是為了祭奠戰死的英靈,去遼東是為了祭奠自己死去的家人。
雖然身份不一樣,但心情總歸不是那麼好。
尤其是在西安,看到了好多哭嚎的老人、女人和孩子。看著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有痛哭流涕的稚童。
戰爭終究是靠著燃燒人命才能繼續的!
大明焚燒了更多的人命,自己卻也付出了很大代價。
看過了總參謀部的報告,歷經三年的戰爭,大明一共付出了十九萬三千人的傷亡。
如此烈度的戰爭,三年時間傷亡二十萬人。但明軍卻殲滅了十倍於己的歐洲聯軍!
在軍事上來說,戰績已經非常顯赫。
國內無論是誰,都對這個戰損比說不出來什麼。
大明國內對戰爭的瞭解,完全是從報紙上。報社在前線駐有記者,每天都用飛艇將前線的戰況送回到國內。
這些報道有些是戰爭雙方介紹,有些則是採訪一些基層軍官。甚至有些膽大的記者,會冒著炮火深入前線,報道戰爭第一手訊息。
雖然傷亡交換比非常漂亮,可再漂亮的傷亡比也沒辦法遮掩大明傷亡慘重的事實。
二十萬人傷亡,這彷彿是一塊千斤巨石一樣壓在李梟心頭。
尤其是看到那些傷殘的戰士,獨腿的戰士倔犟的站著敬禮。
沒了胳膊的戰士,用另外一隻手敬禮。
還有瞎了眼的,雙腿都被炸斷的。至於那些毀容和掉了手指腳趾的,那就更多了。
戰爭終究有兇器,做了兩輩子軍人的李梟。一直都對戰爭這東西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因為軍人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沒有了戰爭,軍人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可第一次,李梟第一次對戰爭有了畏懼。
他才不在乎歐洲那些王八蛋死了多少人,可問題是大明也因此損失了二十萬健兒。
他們是父親,兒子,兄弟,丈夫!
因為他們負傷或者陣亡受到影響的,又何止百萬人。
相對於大明帝國四個億的人口來說,百萬人似乎並不是一個大數目。
大明朝廷上下,也是一片勝利的讚頌。
大明帝國不但從歐洲拉回來一車皮一車皮,開回來一輪船一輪船的戰利品。
而且,大明帝國由此確立了在世界上的領袖地位。
放眼世界,再沒有一個國家的實力能夠與大明帝國相抗衡。
明國人走到哪裡,都是最受人尊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