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艇直飛莫斯科!

現在的莫斯科機場和莫斯科飛艇乘降場,幾乎是連著的。

遠遠的,鄭森就看到地面上,無數人正在修建巨大的建築。

在機場跑道上,並排停著至少十架鯤鵬。還有數十架的是斯圖卡,停的也是整整齊齊。

這種大型轟炸機,可謂是歐洲人的噩夢。

因為鯤鵬的數量有限,大明並沒有將它們投入到戰場上直接去轟炸敵軍。

而是作為指揮機和炮兵校射飛機來使用,前者指揮斯圖卡,對地面目標進行轟炸。

後者,則作為校炮飛機檢視到炮彈落點之後,對炮彈進行引數修正。

有了飛機進行炮兵休正之後,大明炮兵的準確率不斷提升。

甚至於只經過短暫的試射之後,炮兵就可以在陌生地域準確掀翻敵軍的碉堡。

這種本事,別的國家軍隊可沒有。

就連炮兵出身的拿破崙領導下的法軍,也沒有這樣準確射擊的本事。

而且有了鯤鵬的指揮之後,斯圖卡的戰鬥效率,也是大大提高。

無線電還是大問題,目前的無線電裝置還是太大,太重。

鯤鵬上倒是可以裝得下,也載得動。

可斯圖卡上面不行,如果斯圖卡上面有富裕的負載盈餘,設計師們第一時間是想著擴大油箱,又或者是裝更大個的炸彈。

不得不說,斯圖卡的航程還是太短了。只有四百公里多一點。

也就是說,這是一款標準的前線飛機。在前線要有合格的飛機場,才能讓斯圖卡頻繁的起飛戰鬥。

不過斯圖卡的設計師們,倒是廢了很大的工夫對斯圖卡進行各項改進。以至於現在的斯圖卡,並不怎麼挑機場。

即便是沒有柏油或者混凝土的機場炮彈,只要有堅硬夯實的土質跑道,斯圖卡也能夠進行起飛降落。

這大大提高了斯圖卡的使用率,自然的,也大大提高了聯軍士兵的傷亡數字。

飛艇停下之後,鄭森走下飛行吊艙的時候,又看了一眼鯤鵬。

“大鴻臚,那東西現在還不能乘坐。雖然這東西快,從莫斯科到維也納只需要兩個小時。

但我覺得,您絕對不會喜歡坐在這東西里面。

我有幾個兄弟在飛機上當差,他們說在飛機裡面待上一整天的話,人會瘋掉的。

《控衛在此》

現在鯤鵬一架飛機都有三組機組人員,打仗的時候回到基地加油,就會更換機組人員。

沒辦法,長時間待在充滿了噪音和震動的地方,就算是鐵打的人都受不了。

我兄弟說,每次上飛機之前,他就噁心想吐。”來接鄭森的趙良棟無奈向鄭森解釋。

免得這位大明大鴻臚,一時興起乘坐上了鯤鵬飛機。

那滋味兒……!無法用語言形容。

“我倒也不是想坐這東西,而是聽德意志傳來的訊息,德意志研究飛行器的工程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而且,德國一個叫做梅賽德斯的公司,還有一個叫做保時捷的公司,都成功研發出了汽車。

雖然現在還只是樣車階段,但我覺得他們遲早都能夠生產出來。而且,可能會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