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持續的時間非常長,直到德軍登上海岸都沒有停下。

英國士兵被勐烈的炮火悶在工事裡面出不來,只有那些有射孔的碉堡,冒險噴吐著火舌。

“轟!”一挺藏在碉堡裡面的馬克沁剛剛放翻幾個德軍士兵,巨大的爆炸就將碉堡送上了天。

英國人驚訝極了,要知道這碉堡可是足足有一米厚的鋼筋混凝土防護。這是啥炮,居然一發入魂,硬生生的將碉堡連帶裡面的人和機槍炸上了天。

“這麼近的距離,用前主炮射擊,別說是鋼筋混凝土的碉堡,就算是純鋼的碉堡也擎受不住。”

陳老虎非常滿意的放下手裡的望遠鏡,戰列艦的前主炮還是一如既往的可靠。

只要是海岸邊上的碉堡,沒有一發搞不定的。如果真的搞不定,那就兩發。

四百八十毫米艦炮,炮彈就有一噸半重。

而且,現在的四百八十毫米炮彈是經過改進型的。

以前大明很注重炮彈的口徑,總是認定口徑即正義。

只要口徑夠大,裡面的裝藥夠多,不管什麼工事碉堡都得歇菜。

可實際勘察過戰場之後,武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令人十分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因為炮彈口徑太大重量太重。

發射落地之後,會導致炮彈砸進土裡面之後才會爆炸。

大多數時候,炮彈都能夠砸到地下七八米深。個別情況下,甚至能夠砸進去十米深。

砸的深了,把四周的土都炸開了。炸彈的動能呈現倒梯形噴發,對周圍殺傷力大打折扣。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爆炸威力都被土壤吸收了。

這就導致炮彈威力大減,而且是口徑越大對威力的影響就越大。

根據戰場勘察,錦州炮兵研究所立刻開始刻苦攻關。

研究來研究去,原來是瞬發引信不夠靈敏導致的。

雖然是瞬發引信,可為了保證炮彈出膛之後不會碰到點啥就爆炸。於是,瞬發引信其實也是有一定延遲的。

這點延時可能對輕型火炮來說不算啥,可對大口徑炮彈超過一噸的火炮就足夠致命了。

因為炮彈越是沉重,砸出來的坑就越深。

徐爾覺想了好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超敏引信,而且這種超敏引信,是用炮彈出膛的初速激發的。

採用這種超敏引信之後,炮彈會變得靈敏無比。別說砸進土裡面,就算是飛行過程中刮到一根粗樹枝都會爆炸。

這種炮彈的研發,首先落在了英軍腦袋上。

英軍的碉堡,現在就被裝著超敏引信的炮彈轟炸著。

重達一噸半的炸彈,根本沒有穿深的過程。而是幾乎貼著地面爆炸了!

殺傷半徑有了大幅度提升,就連爆炸後的衝擊波都比以前擴大了好多。

好多英軍士兵,龜縮在戰壕邊上的防炮洞裡面。平常,這些防炮洞還算是結實。

只要不被超過一百五十毫米口徑榴彈炮直接命中,不會有多大問題。

這現在這個是四百八十毫米的榴彈炮!

一發落下來,貼著地面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