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來都不是孤單進行的,在明軍在南線反擊的時候,北線的普魯士軍隊也開始了進攻作戰。

普魯士軍隊的進攻非常有特點,他們是在長達四百多公里的戰線上全線推進。

而且他們的的突進非常穩定,每天只前進兩三公里。

在進攻部隊後面,是綿密的大縱深梯次防禦陣型。

各部隊輪番進攻,基本上每天刨下來一塊陣地就不走了。

挖掘戰壕,修築掩體。

一副準備常住的打算!

防守北部戰線的俄軍,對這種進攻毫無辦法。

準備在二線隨時反攻的明軍坦克部隊,同樣也沒辦法。

因為普魯士進攻距離非常短,住下之後就開始挖坑。

反坦克戰壕那是挖得一絲不苟,第二天明軍坦克部隊軍官觀察過之後,立刻就打消了進攻的念頭。

就憑手裡這些坦克,進攻這樣的陣地,打兩仗家底就打光了。

於是,詭異的一幕就出現了。

俄軍每天都要後退兩三公里,普魯士軍隊每天也前進兩三公里。

廣袤的俄羅斯北部大地,被挖的好像蜘蛛網一樣。

以至於後來雙方都形成了默契,天亮只有俄軍打包撤退。

普魯士軍官們,看到俄軍撤退,然後開始象徵性的打幾炮。

部隊便開進了俄羅斯人的陣地!

俄軍顯得很配合,他們甚至沒有在散兵坑裡面拉屎。

李梟從斯摩稜斯克現有陣地,到莫斯科之間拉了一條直線。

三百一十二公里,按照目前的攻擊速度,三個月之後數百萬普魯士軍隊就會兵臨莫斯科城下。

而且,這種推進還是無解的。

北線俄軍和明軍數量完全是劣勢,又沒有多少裝甲部隊可以用。

空軍即便是累死,也不可能擊退這種規模的進攻。

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騷擾作用!

而且……!根據空軍的偵查,普魯士軍隊的大縱深非常的綿密。

幾乎每個營後面都跟著一個師,只要先頭營幾百人受到打擊,普魯士軍隊幾乎可以立刻組織起上萬人的反擊。

明軍或許能攻下這樣的陣地並且守住,俄軍絕對做不到。

撤退,是無奈的儲存實力。

中部戰線,庫爾斯克勉強算是能守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對明軍和俄軍越來越不利。

這種比拼消耗的戰術,實在是打到了明軍的痛處。

這樣拼下去,俄軍和明軍在中部戰線的兵力會逐漸枯竭。

現在唯一佔據優勢的是南部戰線,因為明軍在那裡投入了全部的戰略機動力量。

遠征軍第一軍,還有騎兵第一師。

兩支部隊雖然加起來只有三十幾萬人,可卻都是大明最最精銳的裝甲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