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陸戰隊徹底的變成了陸戰隊,海軍倆字兒都摘了。

上一次只是失去了平時指揮權,還有財權和人事權。現在可好,連戰時指揮權都沒了。

這可是李休一手創辦的海軍陸戰隊啊!

從剛剛開始時的一個團,到現在的數十萬大軍,這其中的艱辛和付出的心血,只有李休能夠體會。

此時李休的心情,就好像是個被人娶走了閨女的老漢。

從小給一盆花除草、施肥、捉蟲子,為了它遮風擋雨。

好容易熬到開花了,結果讓一個叫做女婿的玩意兒,連盆一起端走了。

無奈啊!

形勢逼人強!

李梟強行拔高了戰爭中的技術運用,也幾乎滅絕了武將們造反的可能。

這個困擾了華夏王朝幾千年的問題,被李梟幾十年就解決了。

在過去的千年時間裡面,軍隊的後勤其實大多數時候指的就是糧食。

兩軍交戰,沒了糧食的一方將會很快被擊潰。

代表作是曹先生領導的赤壁之戰,燒了袁紹軍糧之後,袁紹軍發生了系統性的崩潰。

可現在不一樣了!

將軍們想要造反,難度實在太大。

原因之一是補給的繁雜與專業化!

現代化的軍隊,是工業化催生出來的產物。

就拿李休麾下的海軍來說,不但需要食品以及飲水的補給。還需要彈藥、油料等等補給。

這些東西,絕對不是海軍能搞得定的。

這需要有礦山、冶煉廠、煉油廠、火藥廠和千千萬萬的產業工人。

這些……,除了巴士拉的油田之外,海外其他的都沒辦法補給。

現在的軍隊,是一個系統化的大組織。

而後勤補給品,就是這個大組織的潤滑油。

沒有補給的軍隊,就好像失去了潤滑油的發動機,跑不了多久就要拉缸。

克里特島,已經成了大明在地中海上最重要的基地,比塞普勒斯還要重要。

規模巨大的港口,別說停戰列艦,就算是停靠整個航母艦隊都沒有問題。

“這邊的一期剛剛結束,三公里外是二期。

那裡準備建三座幹船塢,建成之後,從戰列艦、航母,到驅逐艦啥的都能夠保養維修。

再往那邊是三期,不過那得是兩年之後的事情了。

三期建成之後,克里特島就可以停靠七十艘以上的戰艦,妥妥的海軍母港。”

李休自豪的指著一大片繁忙的工地!

“嗯!”李梟點了點頭。

實際上,作為海軍母港似乎西西里的巴勒莫更加合適。

但李休還是將海軍在地中海的母港,設在了克里特島上。

原因很簡單,克里特島卡住了愛琴海的出海口。

如果君士坦丁堡失守,這裡可以保證規模強大的以色列海軍,不能夠從愛琴海衝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