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囚籠政策(第1/5頁)
章節報錯
李梟腦子裡面,有著這個時代稀缺的種族平等概念。
來自大明的官員,士兵,甚至是乞丐,都固執的認定,大明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人種。
沒有之一的說法!
李梟雖然有過幾次說教,但就結果看來,這些人應該是畏懼李梟的權威,而不是從內心真的認定,那些黑乎乎的傢伙有資格跟自己平等相處。
不得不說這些黑乎乎的傢伙,還真是不長臉。
我們在形容我們民族優秀品質的時候,總是喜歡把勤勞勇敢掛在嘴邊。
以至於李梟都覺得,這是有些自誇的嫌疑。
可知道了這些外籍軍團的所作所為之後,李梟真的覺得,勤勞勇敢,真的是優秀可貴的品質。
那些黑乎乎的傢伙,就是缺少這樣的品質。
“既然這樣,那乾脆就沒收他們的武器,然後遣散他們。
也不至於讓他們繼續敗壞大明的名聲!”
大明的名聲很值錢,可不能讓這些黑炭頭給敗壞了。
“大帥!
遣散太麻煩,而且還有遣散費用。
不如發賣到雲貴的礦山,還有澳洲的礦山裡面也需要大量人力。”
陳廷敬在華亭練就了一副經濟頭腦,花錢的事情他不喜歡,他更加喜歡掙錢。
奴隸販賣這種古老的行當,一直都是大明官府喜歡乾的事情。
發展就需要資源,需要資源就需要大量的血淚礦山。
李梟知道這些事情,也知道礦山裡面礦工們慘絕人寰的境遇。
可李梟也沒有辦法,發展過程中沒有不付出代價的。
英國有羊吃人,美利堅有大量的種植園奴隸。
這是發展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不是這些外族人的血淚,就是大明人的血淚。
如今大明的發展,需要大量煤炭。
隨著煤炭價格的節節走高,煤礦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大地上!
這些煤礦毫無節制,肆意採挖!
塌方,冒井,甚至是瓦斯爆炸這些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每發生一次,就是十幾,甚至是幾十條人命。
不用外國戰俘來幹這些活,那就只能靠大明百姓。
如果是那樣的話《盲井》的故事或許會殘酷上演!
李梟不想大明上演那樣的人間慘劇,就只能靠著戰俘們的屍骨,累積起大明的發展道路。
雖然有點兒沒人性,卻也是沒辦法的選擇。
大明人力是如此的富裕,在京城裡面,你可以看到三十幾歲的人。
手裡拎著鳥籠子,清晨在公園裡面打太極拳。